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继承和发扬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意义重大。功能性消化不良(fuctional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临床疗效欠佳,易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甚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也越来越重视,有效治疗FD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乐业老中医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做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必要对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拓展中医药的临床应用领域。【研究目的】整理总结解乐业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工作经验,对解乐业老中医温阳调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进行临床观察,进一步提到对导师学术思想的认识和继承。【研究方法】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解乐业老中医的门诊病房跟师学习,聆听老师的指导和讲解,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文献,追溯导师的学术渊源,总结导师的学术思想。临床观察部分:将60例符合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服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对照组给服吗丁啉,两组疗程均为四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理论研究结果:1.解乐业老中医学术思想渊源:解师遵岐黄重阳之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及“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治则,参东垣益气升阳之理论,重视升发脾之阳气,“人赖阳生,阳源脾胃”,结合现代温阳学派,予以发展和创新。2.解乐业老中医温阳调气法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与研究:2.1学术思想:解师临证重视阳气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及转归中的重要作用,注重阳气不足及阳气功能不及与众多病症的密切关系,同时强调气机之调畅,重视气机之升降出入对疾病的影响,善用温阳调气治法以选方用药。温阳之法起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均普遍重视,并成为当今治疗疾病的一大理论特色。从《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不足补之”,到李东垣的“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及其所创立的“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温阳之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疾病的产生即是因为各种治病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衡、气机紊乱所致。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运动量减少等等,都会导致阳气的损伤。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的“温阳派”在临床上更是推重阳气,善用扶阳之法。其对阳虚阴盛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其主要学术思想“阴阳为纲,判分万病”、“注重阳气,肾阳为本”等观点突出甚或超越前人,对后人影响颇深。仲景之“四逆汤”是郑氏扶阳最为推重之方,郑氏自谓:“阳虚篇内所备建中、理中、潜阳、回阳、封髓、姜桂诸方,皆从仲景四逆一方搜出”(《医理真传卷二》)。近代临床更将“温阳派”称之为“火神派”,临证善用大剂附子、桂枝、生姜等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解师临证即以此为准绳,提倡“温阳而不伤阴,坚阴而不消阳”。善用巴戟天、仙灵脾、杜仲、肉苁蓉、小茴香、补骨脂等药性温和之补阳之品,温阳而不伤阴,以调整机体功能,使其达到平和协调而稳定的状态。2.2临床经验总结:温阳调气法实质上是以阳气的功能活动为中心,对阳气不足、阳气功能不及、气机郁闭不畅者产生的病证采取温而兼通的治则,常收到理想的临床疗效。采用温补阳气、调畅气机的治法可以有效治疗阳气虚损、气机失调之病症。临床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抑郁障碍低动力症状等病症,疗效显著。临床研究结果:采用温阳调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通过临床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比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疗效比较,除脘腹胀满疗效无差异外(P>0.05),其他症状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解乐业老中医作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秉承家学,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潜心深造,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临证注重养阳、护阳、温阳、通阳,用药谨防伤及阳气。同时注重阳气与气机的关系,对阳气不足、阳气功能不及所致气机郁闭不畅产生的病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温阳调气之法”,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抑郁障碍低动力症状等阳气虚损及气机不调之病症,疗效显著。这是对传统温阳理论的继承与发扬。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应用温阳调气之法,可有效改善阳气不足、阳气功能不及、气机不畅所致病症的临床症状。解乐业老中医温阳调气之法的学术思想,发展完善了中医关于“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的重阳理论,并形成了独特的理法方药体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