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针刺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以验证面瘫急性期是否可针。针后是否有效。 方法:根据《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杜元灏,石学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及中医分型标准,选取2008年2月-2009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各相关科室(中医科、针灸科、康复科、神经内科、五官科);广州市东升医院针灸科门诊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在临床观察中,随机选取30例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治疗组,30例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予必要的西药治疗。治疗组:于起病7天内即开始毫针针刺治疗,第15天后,面部穴位加用电针。对照组:发病14天内,除基础治疗外,不予针刺及其他治疗,第15天开始,行针刺治疗,方法同针刺治疗组的第15天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病程第28天时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进行检测,同时由研究者按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于治疗前、病程第28天评定患者恢复情况,并运用统计学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疗程结束后,将收集的有关资料准确输入计算机,同时设置录入质控的程序,确保数据录入的质量。准确录入的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其中Portmann评估结果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采用Ridit分析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治疗组面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 Portmann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的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上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研究提示,对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针灸是安全可靠的,只要掌握好一定的针刺强度,其疗效是优于急性期未予针刺治疗的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