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8—17岁儿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及干预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_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致孤儿童抚养人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调查,深入了解艾滋病流行对中国云南农村地区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影响这些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可能的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活动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定性研究采用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对10名社区关键知情人、20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及24名儿童抚养人进行访谈,收集儿童生存现状,抚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社区现有关怀活动等资料。定量研究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收集受艾滋病影响组和对照组儿童健康、教育以及生活质量等资料。共调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116人,儿童抚养人115人;对照儿童109人,儿童抚养人107人。采用Atlas.ti 5.0软件对定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隐变量分析技术进行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1 儿童抚养模式: 定性研究结果:大部分父母双亡的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仅有个别儿童由叔叔婶婶等亲戚抚养。当地尚没有儿童福利机构,也未发现有儿童被其他机构或个人抚养。另外有一些儿童因父亲患艾滋病去世后,母亲改嫁到外地或离家出走,使儿童成为事实上的“双亲孤儿”。 定量研究结果:受影响组中,非孤儿占44.8%,单亲孤儿和双亲孤儿各占27.6%;31.3%的儿童由爷爷奶奶等外延家庭成员抚养。对照组中,非孤儿占64.3%,单亲孤儿占22.9%,双亲孤儿占12.8%;83.2%的儿童与父(母)一起生活。 2 儿童上学与学习情况: 定性研究结果:绝大多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学费得到减免。小学阶段的入学率良好,初中阶段的辍学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孩子为了帮家里干活挣钱,不得不放弃学业。部分上学的儿童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定量研究结果:受影响家庭儿童小学入学率为91.5%,初中入学率为69.4%;对照组小学入学率为95.5%,初中入学率为73.1%。受影响组中,76.1%的儿童学费得到有关部门的减免,高于对照组的50.0%。受影响组中,12.7%的在校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父(母)生病或去世以后变差了。 3 儿童心理情感: 定性研究结果:大多数儿童存在害怕、焦虑、悲伤、自卑等心理问题。针对儿童的歧视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对儿童的孤立、漠视和拒绝。部分儿童还因为父母感染了HIV而有“自我耻辱感”,造成了自我封闭和孤立。 定量研究结果:受影响组中,33.9%的抚养人认为自己或家人受到过别人的歧视;15.8%的抚养人认为孩子在村寨里因为父母感染HIV或去世而受到别人的嘲笑或疏远。 4 儿童主观生活质量: 受影响组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健康、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学习功能领域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由(外)祖父(母)抚养的儿童生活质量高于其它抚养模式的儿童。知晓父母感染HIV的儿童生活质量低于不知晓的儿童。 5 儿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学特征(如抚养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抚养人年龄)、儿童家庭特征(如儿童父母存活情况、儿童与抚养人的关系)、儿童与抚养人相处情况(如抚养人陪护儿童的时间、抚养人与儿童交流情况)、抚养人的主观生活质量以及儿童是否知晓父母感染状态等。 6 干预模式: 对儿童和抚养人进行禁毒知识及艾滋病知识教育,发现和应对儿童早期不良情绪;增进儿童与抚养人之间的交流,改善老年抚养人的生活质量;倡导同伴之间进行学习、心理和情感支持;普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存现状知识,鼓励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参与。 结论: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身体功能、心理功能、学习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各个方面。儿童抚养模式、儿童与抚养人相处情况、抚养人生活质量以及儿童是否知晓父母感染HIV状况等是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应针对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等层面为儿童提供关怀和支持,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毒素又称为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粉红镰刀菌(Fusarium roseum)等某些真菌产生
本文基于某大型建筑央企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提炼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管理思路和体制机制架构.即通过系统推进组织结构、项目结构和业务结构调整奠定坚实组织基础,以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