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已然进入信息时代,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需要促使教育发生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风口浪尖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正式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从那一刻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作为一个全新的目标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过八年,信息技术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近年,信息技术已列入了部分省市的高考内容。然而纵观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否真的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仅从产品说明书式的教材、教师以教授技能为主的授课、以考查操作为主的考试评价模式上就可窥见一斑。究其原因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过分关注技能培养,具有操作技能模块化学习的痕迹,因此在教材中,教师思想中,都保留着以前的以操作技能传授为核心的计算机课程模式。不过众多专家、有识之士早已发现并着力于研究相应的措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出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就细化了各层次各方面的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让大家切实感到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扑面。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对现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以信息活动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实现各学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使之系统化、一体化。本论文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就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集合国内外该领域研究之精华,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辅以访谈、观察法,概括起来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分析并细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借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描述方法,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作了具体描述,使其一一对应,环环相扣。2、从细化的目标出发,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尝试探究,并付诸实施,整理出一整套课程优化方案。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参考性意见,笔者认为这可以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借鉴,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富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把“信息活动”作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将“信息活动”划分成四个大的环节: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每个环节中都在不同水平上整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内容,改变以往的以教授知识、培训技能为主线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又按照每个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将更小的“信息活动”归结到不同学段的四大“信息活动”环节中。2、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活动融入合适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亲历信息活动,内化信息素养。3、在信息活动中及时利用多元化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且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指标、评价权重的修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领会,更好的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