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肿瘤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胃癌,而其中2/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占42%,因此,它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胃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都对胃癌的发生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遗传因素对胃癌发生的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认为遗传素质使易感者对致癌物质更敏感。与胃癌发生有关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如癌基因、抑癌基因及DNA的修复系统也就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能导致基因的缺失、插入、突变,进而影响到蛋白的表达水平、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基因组的不稳定及完整性改变,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DNA修复系统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XPC基因即人类着色性干皮病C基因参与了DNA的修复机制,即核苷酸切除修复。已有研究证实,XPC基因与多种癌症易感性相关,如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这些研究提示XP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胃癌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目的探讨XPC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28000和rs2228001位点与胃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方法,对203例胃癌患者和210例对照者进行XPC基因rs2228000位点和rs2228001位点多态性检测,以确定其基因型;应用Mann Whitney-U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应用x2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性别、吸烟、饮酒的差异,以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同时应用x2检验检测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单倍型构建使用PHASE2.0软件;校正性别、年龄、饮酒和吸烟等因素后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多态性与单倍型与胃癌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XPC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28000与rs2228001在胃癌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A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2.62(95%CI:1.70-4.05);单倍型C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10.51(95%CI:4.36-25.37);分层分析显示AT与CT单倍型在性别、吸烟、饮酒、年龄分层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AT单倍型中随年龄的增大,OR值逐渐增高,在小于50岁、50-60岁、大于60岁三个年龄组中OR值分别为1.91(95%CI:1.08-3.38)、3.49(95%CI:1.50-8.15)、5.43(95%CI:1.58-18.67)。结论XPC基因rs2228000与rs2228001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与胃癌的发生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