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化环境下的甘南川西北土壤侵蚀研究
【摘 要】
:
土壤侵蚀是土地生产力退化的重要原因,在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中备受关注。甘南川西北地区地处黄河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土壤侵蚀研究是该区土地生产力评估和林草生态恢复重建的认知前提,也是江河源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多种数据方法收集、整理和消化的基础上,基于USLE模型就甘南川西北当前(2000-2015)和未来(2020-2099)土壤侵蚀状况进行量化评
【出 处】
:
兰州大学
【发表日期】
:
2021年01期
其他文献
同位素温差电池(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RTG)是通过具有Seebeck效应的热电材料将放射性同位素热源衰变热转换为电能的电池,因其具有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移动方便、无噪音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质量比功率和热-电转换效率(~5%)低,仍是限制RTG发展及应用的技术瓶颈。本文建立了半导体温差热电器件的模拟模型,并利用实
学位
碳离子束具有确定的射程和尖锐的高剂量布拉格峰,其在肿瘤靶区沉积精确剂量、减少正常组织毒副作用等优势,因此碳离子治疗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碳离子透射成像能够在治疗前提供患者体内碳离子相对阻止系数分布,有利于保证剂量沉积的准确性。康普顿成像是实时监测碳离子治疗过程中三维剂量分布的方法之一,可以监测治疗剂量分布的精确性。本论文探究了碳离子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剂量分布监测方法。在碳离子束治疗前透射成像研究方面,
学位
本文以干旱区工矿型绿洲城郊排污渠东大沟为研究区域,以2014年、2017年和2018年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和水样中的Hg和As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实验室样品分析和文献资料归纳,初步探讨了东大沟沉积物和水体中Hg、As及其他重金属的时空分布情况;通过实验室模拟沉积物在不同盐浓度下的释放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Hg和As在不同离子强度溶液中的释放规律;通过对沉积物中Hg和As
学位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减小抑郁症的危害,寻找能客观有效反映抑郁水平的生理、心理、行为信号已经成为重要思路之一。这其中,基于面部特征的抑郁识别因其视频信号具有易获得、无扰式、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面部表情图像序列进行研究,提取多尺度面部特征并依此构建抑郁识别模型。本文主要创新和贡献如下:(1)提出段编码图-局部二值模式(Block Enco
学位
生态超载问题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普遍存在。疏勒河流域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防沙带,也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于生态承载力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态超载问题尤为突出。流域生态承载力优化是维持生态承载力可持续供给、解决生态超载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是流域生态承载力优化的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天然植被作为
学位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环境中重要的污染物,在大气气溶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霾的形成、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都存在一定影响,SOA具有生成机制复杂、来源众多、组分不明等特征。本研究基于在线监测的VOCs数据,运用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及气溶胶生成产率(Y)法估算了兰州市SOA生成潜势,并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对兰州市大气环境中的SOA进行了污染特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对兰州
学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上游因其丰富的降水和冰川积雪融水为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大部分水资源,流域中来自上游山区的径流通常被用来维持中、下游绿洲的经济-生态平衡。然而,上游山区既是整个内陆河流域的“水塔”区域,同时也担负着“生态屏障”的作用,其生态安全对自身和周边区域的生态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内陆河上游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生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