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海绵挥发性物质组分的萃取和分析研究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c_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氨酯发泡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大到交通运输、医疗设备,小到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由于材料所用加工原料等原因,在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散发出难闻刺鼻的气味,这些挥发性物质组分会危害到人体健康。本论文对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萃取和定性,明确气味产生来源,为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固相微萃取,索氏萃取和超声波萃取四种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聚氨酯海绵中的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萃取、分离、浓缩和测定。在萃取实验中,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萃取条件进行初步确定,再利用正交试验对其进一步优化。最后再比较四种萃取方法萃取分析物的含量,确定最优萃取方法是同时蒸馏萃取法。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进行海绵中异味成分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采用质谱和保留指数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检测海绵样品YS-215共鉴定出18种异味化合物,海绵样品EL-79共鉴定出15种异味化合物,海绵样品 T830共鉴定出16种异味化合物,其中苯酚、N-甲基苯胺、二苯胺、异辛酸、N-甲基甲酰苯胺、2,4-二叔丁基苯酚、苯基辛基醚、10-氮(杂)蒽、4-叔-丁基-2-苯基苯酚和芥酸酰胺等物质是海绵重要挥发性成分。
其他文献
《语言文字应用》是现行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该教材既注重内容上的“前后呼应”(即注意与初高中必修教材相关知识的衔接),又突出了教学形式的“参与式”活动,特别是强调
期刊
近年来国内外在三维服装CAD、虚拟现实服装设计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其中,织物的真实感仿真作为三维服装CAD领域的一项基础性研究,从一开始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结构日益复杂化和轻量化,同时工作环境也日益恶劣,这就对结构优化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结构拓扑优化是结构优化领域最具有挑战但同时又是
在我国,液化气体的运输主要依赖公路罐体挂车运输为主。以往对车载容器的计算多数局限与结构静力学的研究和罐体本身液体晃动特性的分析,这显然已经不符合车辆实际运行中的工
本论文对超细涤纶在超临界CO2中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和时间对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大红R的最佳染色工艺为压力20MPa、温度120℃、时间.30mjn
道路清扫车是一种集路面清扫、垃圾回收和运输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清扫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干线公路,市政以及机场路面、城市住宅区、公园等道路清扫。道路清扫车通常由风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