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职业(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最显著特征,是个人所具备的态度、特质、认知等。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胜任力是指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具有的动机、态度或价值观、知识或技能等能够可测量的个体特征。本科阶段是奠定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强弱,对其在日后工作岗位中能否取得较大的创新成果,起着关键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选取了华南地区两所研究型大学14名工程专业教授和西北某省会城市两所大型国有企业的12名新进工程从业人员(本科毕业,工作时间1-2年)进行半结构化的个别访谈。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本科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结构模型;明确了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培养的路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通用胜任力、专业胜任力、品质等三个维度12个要素。通用胜任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6个要素。专业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个要素。品质包括动机、态度、特质、工程伦理等4个要素。第二,文章对当前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缺乏政府和企业支撑,高校“孤掌难鸣”;工程训练不足,企业实习走马观花;课程内容滞后、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教师工程背景缺失,评价机制功利化;学习的内生动机不足,学习氛围不浓。第三,归纳得出了影响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培养的四个因素:政府因素、企业因素、高校因素以及个体因素。第四,文章在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胜任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的路径:构建开放、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选择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工程实践水平,开创协同创新的训练模式,构建认证与评估体系,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