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冷静地观看我们的城市,不难发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急于追赶变化,急于以旧貌换新颜,摒弃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出现大量城市千城一面的结果,也反映出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自身独有文化的自信,城市内在活力表现出不足,而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需要了解此地域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有何特征。对所在地域范围内历史城池的研究是了解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城池遗址不仅是宝贵的地域文化遗产,其所建更能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同时,包头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汇聚,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这里历史上造就了秦汉时代河套文化的辉煌,隋唐时期形成了游牧民族文化交融多元文化,清至民国时期的西北地区著名水旱码头,建国后的第一批重点规划城市,在这块土地上存在过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民族文化的八十多座历史城池。因包头地域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历史城池建设发展也极不稳定,各阶段城市建设各具特点,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本文以“包头现有行政区范围”为研究域,通过大量的史料文献的整理,根据朝代变革历时性的不同,将包头地域历史城池发展分为早期(战国至北魏)、中期(隋唐至明清)、晚期(清末至建国)三个阶段,梳理出战国至建国以前(公元前301-1949年)各历代王朝建于包头地域有确定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城池51座,并绘制其城池的平面示意图。其次,从城池的空间布局切入,利用空间图解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序列+结构”的方式,研究战国、秦、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清末至建国前等11个时间节点下包头地域历史城池的总体分布、选址布局、风貌偏好、规模变化以及环境演变等特征。包头地域历史城池选址布局与自然环境相融,建设多选水系地域,且城池在平原开阔台地更易发展;城池规模变化分为县一级城池、“陪都”城池和小城三个等级,其中小城以筑于长城沿线的军事障城为主;城池形态受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共同影响城市形制呈现多种形式,主要有规则多边形垣形,如矩形城池;不规整多边形城垣,如梯形城池及不规则城垣;其次因不同社会属性影响,城池的功能形制可分为,以防御为主的军事城池,宗教文化为主的文化城池,移民文化为主的商业城池,多种功能集一体的政治集权城池。包头地域历史城池总体布局以点状分布为主,城池建设多位于王朝驻防边界地带,城市发展兴衰以历史性阶段为主,具有动态变化特性,城池发展无延续性。本文通过整理包头地域历史城池在各朝代的社会环境变化、地理环境变迁、民族迁移等,还原了当时城池所处历史背景,通过对建国以前不同历史时期包头地域历史城池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比较性研究,可以为现代包头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资料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