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元素Co对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具有超高的强度、优良的塑韧性以及一定的耐腐蚀性能,是目前航空、航天和航海领域关键设备主承力耐蚀部件的主要材料之一。钴(Co)作为提高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强韧性的元素,其含量对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热加工性能的影响迄今尚不明确。热压缩实验可以优化材料热加工工艺参数和研究热变形组织演变,因此被应用于多种材料。本文以铸态不同Co含量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向热压缩实验阐明热加工过程中热变形参数(变形温度、应变速率、Co含量)-微观结构-热加工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相应的变形机理,以期研究成果能丰富现有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热变形行为及机理的实验数据及相关理论。  本文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四种不同Co含量(0、3、6、9 wt.%)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进行了高温压缩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变化和热变形行为,并分析了Co含量对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热变形的影响作用,得到如下结论:  950~1150℃及0.01~10 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表明,四种钢的流变应力均随着变形温度的下降和应变速率的上升而增大。并且Co含量越大,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的流变应力越大。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Co含量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减弱,四种钢流变应力之间的差距减小。  当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一定时,Co含量的增加会促进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动态再结晶(DRX)的发生,使得DRX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均增大。而Co含量对DRX体积分数的影响比对DRX晶粒尺寸更为显著。特别是温度越低、应变速率越大时,Co含量越高,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的DRX程度越大。  以不同Co含量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的流变应力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不同Co含量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和结构为{4-12-3-1-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其中相应的热变形Arrhenius本构方程分别为:(此处为方程省略)  对比Arrhenius本构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发现,在两种模型均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前提下,BP神经网络模型比传统的Arrhenius本构模型更加的方便快捷,可以考虑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传统回归模型中的温度以及应变速率的影响,从而使得本构模型的建立更加的准确。  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和Murty准则,建立了不同Co含量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在应变为0.8条件下的热加工图。不同Co含量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适合进行热加工的区域均为变形温度1130~1150℃、应变速率0.01~0.1 s-1区,在此区域可以获得充分均匀的DRX组织。不同Co含量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的失稳区,均位于高应变速率以及低温区域:局部DRX,不均匀变形以及混晶结构是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的主要失稳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不同喷丸工艺对高强度钢试样喷丸后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喷丸后产生的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用X3000型X射线仪测定残余应力,并使用电解抛光法逐层测定残余应力的分布。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喷丸前后试样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测量了试样表面显微硬度沿层深分布,并对试样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调整弹丸速度、弹性模量和直径大小进行喷丸过程的模拟分析。随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石油贮罐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品油在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荷,这些静电荷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释放,将会在油品表面聚积,产生电火花,造成
本文分别通过EDTA和Zn-EDTA络合物的超声空化.臭氧氧化(Ultrasound-Ozone,US-O)降解和活性艳红K-2BP的涡流空化一过氧化氢(Swirling Cavitation-Hydrogen Peroxide,SC-HO)降
杜威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约翰·杜威认识到审美是一种完满结尾(其过程是完整的,并非虎头蛇尾)的经验,即“一个经验”.同时,“活的生物”也是其观点之一,即人
唐山市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因其特有的工业结构和区位特点,在环境方面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与此同时,新时期、新形势对环境安全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唐山市的环境
本文对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治理甲硫醚恶臭气体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在线一筒式介质阻挡反应器中对有机硫恶臭废气中的代表性污染物甲硫醚的去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基础研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