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是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方面,地震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使建筑物丧失承载力和产生过大的弹塑性变形。我国现行的设计原则为二阶段设计,从而达到三水准设防目标。当前结构设计可以较好的满足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承载力的要求,建筑物常通过使结构构件发生塑性变形来有效耗散地震能量,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这一做法在地震中基本保证了人的生命安全,但却往往使建筑结构发生难以修复的较大变形,不能在大震甚至中小地震中有效地控制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而这种破坏和损失往往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料,超过了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范围。
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作为竖向承重构件的混凝土柱的变形是导致结构变形主要因素,所以要想有效控制结构变形,首先应当控制结构中混凝土柱的变形。本试验通过在混凝土柱中配置无粘结高强钢绞线,利用高强钢绞线高弹性恢复性能来减小钢筋混凝土柱震后的残余变形,从而达到控制结构变形的目的。
本文对六组十五根混凝土柱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通过这六组试件分别讨论了外加轴压比、预加轴压比、配筋指标、预应力度及钢绞线配置位置等影响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柱各项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如下结论:
1、在混凝土柱中配置高强钢绞线可以提高试件的延性和刚度,并有效控制残余变形,但是由于钢绞线处于弹性阶段配置钢绞线的混凝土柱耗能性较差。
2、外加轴压比和预加轴压比的增大都可以提高试件的耗能性、抗剪强度和刚度,但其对残余变形的影响不同。
3、配筋指标的增大可以有效提高柱的抗剪强度、耗能性和延性,但刚度反而随之降低,同时配筋指标对试件的残余变形影响不是很大。
4、预应力度的加大虽然提高了试件的延性,但是对刚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反而明显降低了抗剪强度、残余变形和耗能性。
5、钢绞线配置位置从总体上看对试件的各项性能影响不是很大。
本文共对十五根试件分多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从总体来看配置预应力高强钢绞线的混凝土柱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对建筑结构抗震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