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青海省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的批复》,批准海东市撤地设市,海东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同时,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兰州—西宁地区确定为我国的主要城市化地区,确定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重点开发区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赖于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所以本文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拟分析海东市被动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空间重组将对兰西经济区产生的区域效应。本文理论部分重点将城市空间重组类型做进一步的划分,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类型。前者是针对因服务化程度的提高继而自发主动进行重组的大城市,一般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后者是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发生城市空间重组的中小城市,着重于城市外延的研究。鉴于中国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两种类型并存。本文以海东市为例,分析被动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空间重组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效应。本文实证部分,首先,说明海东市城市空间重组的现状;其次,分析海东市城市空间重组机制和驱动力,解释海东市为什么重组和怎样重组;然后分析海东市与兰西经济区点—面之间的关系,预测海东市城市空间重组后对兰西经济区产生的区域效应;最后,针对兰西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区域方略。通过兰西经济区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和隶属度分析发现海东市潜力指数和城市空间隶属度仅次于西宁、兰州,说明海东市城市空间重组的契机是成熟的,也是符合兰西经济区未来发展的需要。全局自相关分析也表明兰西经济区各城镇间存在相关性,但局部自相关分析和城市空间联系潜力与联系隶属度说明兰州市并没有充分发挥增长极的作用,而且城镇分布分散,发展独立。所以,海东市被动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空间重组有益于完善青海东部地区和兰西经济区的区域空间结构,有望发挥系统整合效应、阶段关联效应、资源优化效应,一方面是与西宁联合构成双核空间结构,提高聚集能力和辐射青海东部和兰西经济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担当中间性区位城市的城市职能,为兰州和西宁之间架构桥梁,深化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程度,并形成西宁—海东、海东—兰州、西宁—兰州的1+1>2的叠加空间联系层次,达到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目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