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rpus-based Research on Chinese EFL Learners'Synonyms Learning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m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情况。论文着重对wish,hope,want,expect这一组英文同义词进行了比较系统细致的研究。由于这四个单词在汉语中都含有“希望”、“想”之类的含义,笔者预计中国学习者在使用时会出现误用现象。仅仅依靠直觉很难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因此清晰地描述出这些差异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模仿并最终达到“与本族语者一样的”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直觉不足以分辨同义词的差异,即便是权威字典也很难给出明确的辨义解释。因此,本论文将采用一种新的手段——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来描述该组同义词在词频、词义和句法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及差异。在分析角度方面,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误差分析的方法,以展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这组同义词上的异同。本研究分别从两个语料库中提取数据: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 通过仔细比较从上述两个语料库中提取的检索行,作者对其中的差异进行描述并简要说明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的重点在词汇的使用频率、词语搭配和句法结构三个方面。 本研究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中国学习者是怎么使用wish,hope,want和expect这组同义词的? 2)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这组同义词上有什么明显的异同? 3)与本族语者的使用相比,中国学习者误用的特征是什么? 4)产生误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本项研究的发现对中国英语教学有什么启示? 通过分析研究,作者发现了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的确存在明显差异,并发现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种:1)学习者尚未意识到书面英语中的文体差异。2)学习者接触英语本族语不够。3)学习者倾向于使用较早学会的简单词汇。4)在中国所使用的外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影响。5)学习者母语所带来的负迁移影响。 作者利用语料库的方法对词汇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今后的词汇教学,特别是同义词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中,停顿现象研究从属于语言不流利现象研究,是语言产生,尤其是音韵产生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研究始于1895年语言产生研究开始之后,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逐步得到
汤姆森·海威和玛丽·克莱门茨是加拿大土著戏剧界两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海威首次将土著戏剧搬上舞台,挑战了英、法戏剧在加拿大戏剧中的主导地位,并以此赢得了
真假劫持事件的当事人有以下区别:    从以往的数据可以看出,“真正”的被劫持者是数人同时被劫,他们的生理和身体都受到了影响,这两点是最富启发性的。不过,在下面我们会看到,像这样清楚的结论是不多的。  判断劫持的另一种依据,可以用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原始模型理论来进行。所谓原始模型,就是潜在想象物在人头脑中的显现。这种想象物的显现,不仅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的神话和传说中,也出现在人们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