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预处理的化疗、放疗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患者肠道菌群的稳态。菌群多样性的下降及优势菌群的偏离与患者败血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总生存率的下降相关。定植的肠道菌群首先作为重要生物屏障,在空间、代谢产物和营养物质方面竞争性抑制病原体。其次,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活化免疫细胞,调控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参与移植患者的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重建。探索肠道菌群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及与各种并发症的关联,对于我们判断肠道菌群是并发症的驱动者还是伴随者有提示作用,并筛选出相关的关键菌种,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判断移植患者的疾病易感性或疾病状态,同时指导临床的微生物靶向治疗。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年患者(18岁或以上)的粪便标本。粪便样本分四个时间点收集,T1:预处理前,T2:干细胞回输后,T3:中性粒细胞植入期,T4:回输后30天。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菌16S r RNA V3-V4可变区的基因扩增测序,分析各时间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微生物组成和共现性关系。按败血症、病毒感染(CMV、EBV)、免疫重建不良(+30天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00/ul,+14天CD56+CD16+CD3-细胞绝对计数<7/ul)、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II度-IV度)对患者进行横向分组比较,探索肠道菌群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挖掘关键的菌种及微生物标记物。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复杂异质性,我们首次尝试以肠道菌群的分型对人群进行分层,初步探索“肠型”是否可作为移植过程中的有效分层指标。结果共纳入了61名成年患者的226份粪便样本。我们观察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种肠道菌群的整体变化特点为:(1)多样性的丧失、单一菌群的支配和优势菌群的偏移;(2)以厚壁菌门的比例下降,变形菌门的比例上升为主,从T1到T2阶段,乳酸菌门、肠球菌科、肠球菌属和肠球菌种的比例明显增加;(3)根据差异性分析,T1阶段富集的重要微生物标志物是梭菌目,T2、T3、T4阶段富集的重要微生物标志物分别是杆菌纲、埃希氏杆菌属、消化链球菌科;(4)在共现性网络分析中,菌种之间的关联随时间逐渐增强,在T1阶段,变形菌门在网络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而在T2、T3、T4阶段,主要是厚壁菌门,其次是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并发症分组分析方面,(1)败血症分组中,移植前和中性粒细胞植活阶段,相比于非败血症组,败血症组中变形菌门比例更高,厚壁菌门更低,移植前两群样本分布有分离趋势;(2)在病毒感染的分组中,在T1阶段CMV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有更低的趋势(P=0.051),而在T1、T4阶段,CMV组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更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EBV血症组中变形菌门比例低于非EBV血症组,EBV血症组T2和T3阶段放线菌显著增多,T3阶段厚壁菌门显著增多,在T2阶段EBV组的α多样性更高,降维分析中T3阶段,两组样本间能显著分开,且EBV组的样本分布更离散;(3)在免疫重建分组中,低ALC组与正常ALC组相比变形菌门的比例较少,在T4阶段,低ALC组的菌群α多样性更高,群落丰富度更高,与之相反,T2、T3、T4阶段,低ANKC组变形菌门占比显著上升,厚壁菌门占比显著下降,低ANKC组中群落的α多样性更低,丰富度更低;(4)在a GVHD分组中,a GVHD组与非a GVHD组在各阶段的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a GVHD组变形菌门占比更低,厚壁菌门占比更高,假单胞菌目、放线菌科、芽孢杆菌科等是在a GVHD组各阶段中具有显著差异的标志性菌种。在肠型分析方面,(1)大多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肠型为E2型(ETP,由Prevotella菌驱动);(2)各阶段E2型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其次是E3型(ET F,由Firmicutes菌驱动),E1型(ET B,由Bacteroides菌驱动)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3)移植过程中,患者的肠型逐渐向E1型转换,主要来自E2型,E1型并没有转换为其他肠型,E2型和E3型之间也有频繁的转换。结论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过程看,(1)移植预处理阶段的化疗和抗生素的治疗性损伤使肠道菌群演变成一个"致病性群体",这些变化在T2阶段已经显现,发生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MV、EBV感染之前,这说明肠道菌群的紊乱可促进了并发症的发生;(2)具有显著差异的关键菌种为杆菌纲、梭菌目,消化链球菌科,埃希氏杆菌属;(3)共现网络关系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提示其在菌种之间的联系中起重要作用。在并发症分组分析方面,(1)患者移植前的菌群组成可能预示着移植后期败血症的发生风险;(2)CMV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在移植前即存在差异,而在EBV血症组中,T2阶段EBV组的α多样性更高,T3阶段两组样本间能显著分开,且EBV组的样本分布更离散,均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移植后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3)低ALC组中,菌群多样性更高,群落丰富度更高,与之相反,在低ANKC组中群落多样性更低,丰富度更低,相反的结果可能提示肠道菌群对于不同免疫细胞的调控机制存在差异;(4)a GVHD组有着与非a GVHD组显著差异的肠道菌群组成;(5)各类并发症的关键菌集中在梭菌目、假单胞菌科、拟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在肠型分析中,(1)大多数患者的肠型为E2型,具有高的微生物多样性;(2)肠型的转换发生在移植的每个阶段;(3)E1型相对稳定,α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群落丰度最低;(4)E2型和E3型的转换较频繁,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的恢复相对延迟。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我们在移植前更好的评估患者在某些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状态中的易感性及预后。同时,对关键的菌种的筛选,将为我们在未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肠道微生物干预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橡塑电力电缆的附件种类繁多,而近来大多趋于采用可靠性高、易安装且价廉的橡胶类预制式制品。随着电气设备的日益小型化,迫切要求与设备相接的电缆接头尺寸缩小。作者研制了一种小型的插入式橡胶应力锥,可使接头尺寸缩小、安装方便和更经济。介绍了此种小型插入式橡胶应力锥(商品名:迷你锥)的设计、制成接头的结构和电气性能等。
从家庭角度出发,探索生育政策调整与家庭发展能力的关系,为研究生育政策调整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回归分析法发现,生育政策调整宏观上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微观上对我国家庭发展能力也有重要影响,它提升了家庭未来应对风险能力,同时增加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短期内限制了家庭经济发展能力。当前,生育政策调整后的实施效果与理想状态存在一定差距,这需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生育二孩和三
<正>总结1例新生儿窒息合并气胸的护理经验。护理关键在于患儿气胸引起呼吸困难后的急救处理。护理要点包括高频振荡通气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窒息复苏后的护理、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的病情观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营养支持。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该患儿抢救成功,痊愈出院。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大部分继发于肺部感染,不适当的气道加压给氧易诱发气胸的发生;不及时正确治疗容易危及患儿生命。
会议
玻璃材料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空透性,由此带来作品中特有的空间维度,是其他艺术创作材料所不具备的。而铸造工艺作为玻璃艺术的多种成型手法之一,是最能展现空间维度的一种工艺手段,也可以说空间审美就是玻璃铸造艺术最核心最特色之处。本文总体分为空间的产生途径和光的作用两方面来探讨,第一部分首先从材料特性和工艺技法上,分析了玻璃艺术空间审美为核心性的原因,以及铸造成型创作在空间维度的表达优势,包括该空间是虚拟存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易引起口腔黏膜炎。研究人员通过文献复习,简要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更宽阔的人生舞台,更全面的社会支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时代青年在面临着丰富人生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遭遇了诸多风险挑战。文章聚焦2022年,从新型城镇化、数字化时代、风险社会、老龄化社会等四个关系青年成长与发展的现实时空背景切入,关注“小镇做题家”“网络原住民”“985”青年、“90后”“00后”等四类青年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要素,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充分挖掘会计科目中的思政要素,通过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和思政教学设计,借助案例教学法实现整门课程的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互联网+”和“对分课堂”都是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于把互联网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实践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和对分教学模式的优势,进一步提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了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四元五环一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教学实践和应用效果,为高职公共英语及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
目的 探讨延续性出院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患者口腔黏膜炎、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即将出院的白血病患者依据是否进行延续性出院干预分为延续性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78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延续性干预组患者予以延续性出院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结果 延续性干预组患者口腔黏膜炎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