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198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我国提高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会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开始逐渐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地区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青岛是我国沿海快速城市化区域之一,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了探究青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找出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本文尝试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内涵和机理的基础上,从青岛市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型并测算其协调度,定量分析了 2000-2018年青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过程与演进趋势,最后回归分析用于探讨引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本文研究发现,从指标权重来看,经济城市化对城市化系统层面的综合城市化贡献比例最大,然后依次是空间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以及人口城市化;生态环境水平对生态环境总体水平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响应和生态环境效率。从综合发展指数来看,青岛市2000-2018年间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范围为0.0623~0.9466,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范围为0.3353~0.8037,生态环境系统中水平子系统波动幅度较大,表现出极其不稳定状态,状态、效率及响应指标随城市化发展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总体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00-2018年间,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范围为0.2357~0.9124,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二者耦合相关系数R2>0.9,二者总体耦合效果较好。研究期间,青岛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发展经历了 4个阶段,按时间序列分别为中度失调的对抗期-城市化滞后型(2000-2004年)、勉强失调的磨合期-城市化滞后型(2005-2009年)、良好协调的中度耦合期-发展同步阶段(2010-2013年),高度协调的高度耦合期-生态环境滞后型(2014-2018年)。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结果来看,城市化子系统中经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系统影响较大,之后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空间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生态环境子系统中生态环境响应受城市化系统影响最大,之后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生态环境效率、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水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青岛市实际情况,从科学合理推进城市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实现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其他文献
18世纪法国的重农主义对土地资源丰富的新生美国产生深刻影响,在南方形成杰斐逊倡导的农业平均主义和卡尔霍恩倡导的大种植园经济,文学艺术中也形成一脉重要的重农主义审美传
地壳隆升过程的研究对了解地壳的演化历史及深部的构造热事件具有重要作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并伴随着大规模成矿及地壳隆升。然而就地壳的隆升量、隆升速率仍不清
在审美文化视域中,形象是主体对客体认知方式的体现,是加入了主观与客观因素、情感与思维特征、个人与集体化运作的表现。形象因素成为研究审美文化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审美文化语境中,“形象”是对现实世界的视觉性表达和再现,它的含义是拟用来建构一种虚幻的关系,从而造成现实的去现实化。形象的表达需要以媒介为载体,通过媒介的传播,形象会有更加立体和真实的诉求,广告的存在正是作为这样一种媒介将形象展示在世人眼
众所周知,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因为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全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探讨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加以协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构建了山西省经济和环境系统的耦合指标体系,建立了山西省2007-2017年经济和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山西省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