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症基因定位和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基因定位克隆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汗孔角化症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病,它以表皮明显角化、鸡眼样层板结构为其组织病理特征。其皮损呈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的斑,中央呈轻度萎缩,边缘呈隆起的角化嵴。组织病理显示在皮损中央有一个高出表皮、角化异常、柱状的角化栓,即鸡眼样层板结构,可看到空泡样角化不良的角朊细胞。在鸡眼样层板结构下,颗粒细胞层减少或消失,棘层细胞角化不良或核周出现空泡。该病在一百年前由Mibelli首次发现Mibelli斑块型汗孔角化症(PM),同年Respighi发现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DSP)。随后陆续发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SAP)、掌跖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症(PPPD)、线状汗孔角化症(LP)及掌跖点状汗孔角化症(PPPP)。近些年发现在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免疫抑制剂治疗及HIV感染的患者中容易发生汗孔角化症。目前把汗孔角化症分为局限性、播散性和免疫诱导型汗孔角化症三大类。 在汗孔角化症中两种不同的汗孔角化症共存一个家系中或者一个患者之中非常罕见。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常在10-30岁之间发病,皮损初发部位为手臂、颈和面部。随着疾病的发展,在患者的胸背部出现相似的皮损。掌跖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症一般在20岁前发病,初发皮损为许多表浅丘疹,限于掌跖,颜色呈红色或棕色,中央含有角栓,几个月后围绕着中心扩大。成熟的皮损直径4-5cm。以后皮损扩展播及整个躯干和肢端。线状汗孔角化症多数在婴儿或儿童时期发病,极少数为先天性或偶见成人。初发皮损呈棕色或棕红色,单个、间断、环形的过度角化丘疹或斑块,呈线状或带状排列。皮损常好发于肢端,随着疾病的发展,常累及整个肢体。 在国内外大量的汗孔角化症的家系研究表明:DSP、DSAP、PM、PPPP和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PPP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LP无家族聚集现象,但LP经常和其他临床类型的汗孔角化症伴发。汗孔角化症的家族聚集现象表明遗传因素在汗孔角化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它因素如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阳光照射、外伤、感染因素等能诱发汗孔角化症。对汗孔角化症的致病基因研究在过去的进展缓慢,近些年随着全基因扫描技术的出现和此项技术的广泛地使用,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首次将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致病基因定位于12q23.2一q24.1区域内。两年后该实验室又将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致病基因的第2位点定位于15q25.1一q26.1区域。但汗孔角化症的基因仍未被发现。 目的分析掌距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症和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的临床和遗传特点,对PPPD和DSP进行基因定位研究。在致病基因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对DSP致病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利用掌跟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症和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的家系资料,对PPPD和DSP的临床和遗传特点进行分析。首先对DSAP的2个己知位点12q23.2一24,1和15q25.1一26.1在pppD和Dsp两个家系进行扫描,再利用386对微卫星Marker对DSP家系进行全基因扫描,通过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对PPPD和DSP进行基因定位研究。在基因定位的基础上,使用基因测序方法进行DSP致病基因克隆,通过RCAE和Northern并对DSP基因的大小及其功能表达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 1.本次研究的汗孔角化症的家系中,DSP患者中的初发皮损均面部。在PPPD家系中存在PPPD和DSP共存现象。DSP家系中LP和DSP共存在一个病人中以及LP和DSP在一个家系中共存特点。两个家系的遗传特点是患者的双亲之一是汗孔角化症患者,同胞中患者与正常健康者比例约为1:1,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但DSP家系中以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3倍,连续几代都可见到患者。 2.PPPD家系定位在染色体xZq24.l一24.2,位于D一25一613和D12S1341之间的6.geM区域,最大LOD值是D12S1335的LOD值为8.14(e=0.00)。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DsP家系定位于染色体18pll.2一11.3的端粒至D185391之间18.geM区域。两点连锁分析获得的最大LOn值是Marker n 1 551135,LoD值为4.82(e二0.00),物理遗传距离为5.6Mb。 4.DSP的致病基因是预猜基因LOC342834,其mRNA大小约为IKb,第6个外显子的第126位碱基发生突变,突变点在该基因的第166351位置碱基,由正常人的G突变为C。此突变导致预猜基因遗传密码子GTG转变成CTG,蛋白质产物中、傲1变成Leu。 5.DSP的致病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在肾脏表达最强,其次在骨骼肌、胃、肝脏和皮肤组织表达较强,在脾脏、翠丸和脑组织表达较弱。在胃组织中除1.Okb条带还有一个ZKb的条带。 结论 1 .PPPD与DSP共存一个家系中,LP与DSP在一个患者中共患以及LP与DSP共存在一个家系中有利于疾病的遗传学研究。PPPD与DSP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DSP患者初发皮损均在面部,这是汉族人汗孔角化症的一个特点。 2.PPPD基因定位染色体12q24.1一24.2区域,说明在12q23一24区域存在一个汗孔角化症的致病基因;与DSAP的DSAPI位点12q23.2一24.1在同一个区域上,同时PPPD和DSAPI是同一个致病基因或者同一基因簇上的不同基因导?
其他文献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加之某些“暴力式”改造,伴生式商业街逐渐呈现与时代脱节的情况,不能继续满足民众的使用需求与情感需求。为解决伴生式步行街的发展困境,本文以德化街改造
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的生产相结合,上面发电、下面种菜的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它通过将农业生产、光伏发电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提高了土地的单位产出,增加农户的收益,以更好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长远的提升,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潜在的巨大问题,政府以及企业目前都通过应用防火墙的方式为相应数据安全与服务器提供保障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淋病一直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各性病病种中居第二位。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问题在过去
作为城市发展外在形象之一的市政路桥工程,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市政交通建设也在不断的扩大。而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市政路桥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困境进行动态分析与审视,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态位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就业指导不适应学生实际需求,导致就
高层建筑消防施工是消防安全保障的基本前提。目前,受设计、人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层建筑消防施工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管道选材不符合标准、施工后不进行性能检测实验、消火
现在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必须管理好工程项目,以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本文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