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管径脉动热管的启动及强化传热机理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动热管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用性广和传热性能强等优点的高效传热元件。一般而言,大管径的脉动热管会具有更佳的传热性能和更高的传热极限,但脉动热管的管径需小于可在重力和表面张力作用下自发形成气-液塞链的最大管径——临界管径。因此临界管径的存在限制了脉动热管向更高功率场所应用的发展。另外,单向循环流动作为脉动热管典型流型之一,其形成可以极大的强化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目前相关研究大部分都是采用添加单向止回阀的形式强制工质在管内形成单向流动,这不仅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工质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影响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因此,突破临界管径限制,结合大管径的优势,通过结构优化促进单向循环流动在无阀条件下的形成,是解决脉动热管在高功率下稳定运行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通过搭建相应的性能测试实验台和可视化观测实验台,实验研究了工质、充液率、倾角、操作温度和加热功率对超临界管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在垂直和水平状态下,对工质在管内气-液塞链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其次根据观测结果,考虑工质在管内的流型转变以及质量和能量守恒,建立了以气-液塞链形成为启动标志的超临界管径脉动热管启动模型,提出动态临界管径概念。理论研究了工质、管径、充液率、操作温度对气-液塞链形成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非对称加热形式下工质流动压降模型,对脉动热管结构进行优化,将结构由二维提升至三维,促进单向循环流动在超临界管径脉动热管中的形成,强化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实验工况满足一定条件后,气-液塞链可以通过流型转变的形式在管内动态形成,实现脉动热管的正常工作。垂直状态下,气泡的生长和聚合是气塞形成并分段液塞形成气-液塞链的主要原因。而在水平状态下,高速流动的蒸气在液面波峰处形成低压区促使波峰生长是液塞形成并分段气塞形成气-液塞链的主要原因。根据理论模型可知,高加热功率和高充液率更有利于气-液塞链在管内形成,并且脉动热管的启动与工质的物性参数密切相关。另外,在三维螺旋形脉动热管中,流动压降模型表明流动阻力的不对称是工质在管内形成单向流动的原因。减小上弯头曲率半径可以更好的提升工质在管内的单向流动性,增大管径可以减小工质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提升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并且即使管径超出临界管径,脉动热管依然表现出随管径增大传热性能增强的趋势。实验中结构优化后的超临界管径脉动热管热阻最低达到0.02℃/W。
其他文献
船舶运输是最经济的国际运输方式。在全球及我国航运繁荣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船舶带来的污染。与公海相比,近海沿岸地区的港口、航道及锚地的船舶密度大并靠近人口稠密区,增加的船舶污染将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针对船舶近岸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是海上交通信息检测和监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船舶排放有更加直观的体现,可为船舶控油、控速、减排等水上交通运输防控技术的实现提供数据及技术参考,
学位
学位
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在智能交通、导航、视频监控、人机交互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着背景混杂、尺度变化、旋转、形变、快速运动、遮挡、丢失等多种挑战。因此,研究实时有效的目标跟踪方法,对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智能船舶是航海领域的研究热点,且对海洋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计算机视觉技术是其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目标跟踪是其中的重要研究
学位
学位
进入21世纪,全球工业水平高速发展,燃气轮机作为先进的动力装置,成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工业产品,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和工业发展水平。压气机作为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燃气轮机的效率和工作安全。研究降低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提高流动稳定性的流动控制方法,对提高压气机的性能和稳定性、特别是非设计工况时的性能和稳定性尤为重要。流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对突破压气机高负荷和宽裕度这一技
学位
船舶与海洋领域重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对判断机械故障、保护海洋环境、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离子检测大多数基于实验室方法,需要光谱仪等大型实验设备和复杂的样品制备程序,整个检测过程要求高、耗时长,不能满足实际检测中高效、低成本的需要,而一些快速检测方法普遍灵敏度较低,难以满足海洋重金属痕量检测需求。近年来,新型量子点(Quantum Dots,QDs)纳米材料作为荧光探针具有检测快速、
学位
学位
学位
船舶水污染物中携带的有害水生物及油类污染物在排放到其他海域后,会破坏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加强船舶水污染物的风险防控,国际海事组织建议港口国船舶安全检查员对进港船舶进行污染物快速检测。本文围绕船舶典型水污染物-船舶压载水中的微藻、病原菌以及船舶油污水中的微油滴在现场快速检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单微藻活性定量表征、微藻细胞双模式同步成像、病原菌抗原蛋白特异性识别以及微油滴组分分析等
学位
水下光学成像是人类获取海洋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复杂水下成像环境中,大量溶解物与颗粒物造成的光线吸收、折射和散射等效应往往极大地降低了成像质量,导致图像对比度降低、颜色失真和细节模糊等问题,加大了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复杂水体环境中的光学图像质量是水下光学成像技术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内容围绕水下光学图像增强领域的关键问题展开,针对水下成像物理模型局限性问题、场景先验假设不适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