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环芳酰亚胺功能分子的合成、自组装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苝酰亚胺是稠环芳酰亚胺家族中很有前景的一类分子,它们的化学结构易于修饰,并且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因而得到了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普遍关注。本论文从苝酰亚胺的结构以及性能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作为超分子基本构筑单元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以及作为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表现。此外我们开发了稠环芳酰亚胺家族中的另一类材料Terrylene酰亚胺及其衍生物,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光伏性能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我们设计并合成了葡萄糖功能化的苝酰亚胺衍生物,发现温度对组装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在4℃和25℃分别获得扭曲纳米带以及微米片结构。纳米带和微米片的圆二色谱表现出强烈的双信号,说明其内在分子是以旋转手性的方式进行排列。通过调控温度,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形貌间的互相转变。为了更好地理解组装过程和机理,我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追踪纳米带和微米片的形貌演变过程。  2.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不对称的苝酰亚胺PBI和二并苝酰亚胺diPBI,使用二维核磁对diPBI和异构体进行区分。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二元溶剂体系进行溶剂比例的筛选,确定最优组装条件,得到了规整有序的超分子结构,并使用多种研究手段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其中diPBI组装得到的超薄纳米带最薄可达9nm。为研究分子排列以及组装机理,我们培养了PBI和diPBI的单晶,根据获得的组装结构参数和单晶对比,提出了可能的组装机理。  3.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两种结构类似的吡咯稠合苝衍生物NPD1和NPD2,研究它们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其中NPD1吡咯稠合苝单元以单键相连,两单元扭曲;NPD2吡咯稠合苝单元以二键相连,两单元共轭。通过冷冻透射电镜对体系进行原位表征,发现构象差异的两种苝衍生物在四氢呋喃(THF)中具有不同的组装行为。它们在1 mM的THF中都可以形成纳米带,但是分子的堆积方式不同。由于分子共平面性的差异以及氢键的作用,对于NPD1,沿着氢键作用的方向为纳米带的长度方向;对于NPD2,沿着烷基链作用的方向为纳米带的长度方向。在已经获得的纳米带的基础上,我们向体系引入甲苯,进一步提高纳米带的尺寸。  4.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型苝酰亚胺二聚体衍生物PPDI,分子内头对头的连接方式使得苝酰亚胺发色团成几乎九十度排列,有效地改善了分子整体的平面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分子的芳香单元,分别引入不同数量的氯原子和硫原子来调节吸收光谱、能级、分子的对称性,从分子设计角度来优化受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此同时,我们选择经过优化的二维共轭聚合物PBDT-TS1作为给体材料,获得了超过5%的能量转化效率。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对称的分子结构更有利于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不对称的结构内可能存在能量传递。  5.在研究苝酰亚胺作为受体材料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筛选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我们开发了稠环芳酰亚胺家族中的另一类材料Terrylene酰亚胺(TDI)。为改变TDI的平面性,我们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分子设计:(1)优化芳香单元,通过引入位阻取代基,形成非平面扭曲结构;(2)借鉴苝酰亚胺寡聚物的设计思路,合成TDI二聚体衍生物,分子内头对头的连接方式使得TDI发色团成几乎九十度排列,有效地改善了分子整体的平面性。最终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两类TDI衍生物,它们的能级与苝酰亚胺类似,光谱拓宽并且最大吸收峰红移,是很有前景的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初步测试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超过4%。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X射线在X光透镜中传输的理论,并详细描述了在此理论上发展起来的用来测量X光透镜前后焦距、焦斑大小等几何参数的手动测量过程。整个过程大致分为:校准光
本文研究了制备硫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新方法,研究了硫族化合物纳米晶体的生长和组装机制,研究了硫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光谱性质。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⑴硫族
学位
铬是特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我国铬铁矿主要依靠进口,依存度已达95%以上,且细粉矿数量逐年增加,这给冶金造块工艺带来困难。本文在铬铁矿粉利用的各种方法中,提出了微波加热法直接利用
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的结合,既有节水增产效果,也有增温保墒促使作物早熟的特点。虽然该技术在国内外多种经济作物上都有应用,但是其节水机理的研究和肥料的高效利用并不深入。本文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膜下不同滴灌带布置下水肥耦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了滴灌湿润区水分和氮素运移的问题、膜下不同滴灌带布置下水分和氮素运移状况、膜下不同滴灌带布置时水肥耦合下棉花生长状况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温度等
黑镍作为常见的消光材料一直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吸波材料、航天器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目前传统方法制备的黑镍镀层消杂散光性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