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但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并表现为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关系到了整个社会是否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行之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将医患关系定位为社会问题,看作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全文运用整体性观点,非介入性研究方式,从描述医患关系的内涵、特征、实质、模式等基本概念入手,分析转型时期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各方面原因,主要包括:政府及医院体制建设弊端、社会诚信度缺失、医务人员职业素质欠缺以及患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实施策略或建议。 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结构安排上采用逐层递进,引出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 绪论部分,对医患关系这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同类问题现状进行概述,提出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从而让读者能够对本文的出发点具备清晰的认识。 正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医患关系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阐述了近些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与医患关系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当前转型时期环境下的医患关系的医生与患者双方目的一致性,医生与患者两方沟通复杂性,医患矛盾处理的相向性等特点。在此基础分析了医疗保险制度变革与医患关系的发展低水平的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包括转型时期相对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正常化不断发展,医患双方权利义务观念增强,无私奉献仍是社会主旋律。为后续的原因分析和策略指定提供了背景基础。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当前医患矛盾中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不畅,医患矛盾发生后无法有效缓解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医疗费用虚高,二是“医德”缺失,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三是部分患者自身素质不高,恣意生事,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尤其是缺乏健全的医患矛盾心理疏导机制和医疗体制与相关法律不健全,还有媒体对部分医疗事件的误导等。 第三部分,针对当前医患关系产生矛盾的种种原因,依次从政府、医院、社会和患者四个角度提出实施策略,达到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具体来说,一是强化医疗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多渠道普及医疗常识;进一步加强生命观教育,医疗应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原则为根本,尊重生命,抢救生命;加强诚信教育,在明确双方责任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医患关系的相互信任。二是构建医患矛盾处理的心理疏导机制。包括构建畅通患者维护权益通道,注重医患沟通方法技巧,注重角色转换身心治疗。三是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医疗体制机制,确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整合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等。四是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包括加强对医疗事件报道的客观性,增强媒体正向信息对等流动,充分宣传医疗卫生知识。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坚持社会效益准则,依法行医,不断完善服务细节,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尊重、信任医务工作者患者,并保持合理的心理预期。 正视社会大转型的客观现实,针对现代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社会根源来推进基础性的社会工程建设,这才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保障医疗服务正常有序开展和最终促进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