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制优化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方法,世界多国取得了较为成熟的质量监督模式,国内部分省份也探索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本文通过对海南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现状的深度调查,总结出目前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质监部门职能定位存在偏差、参建单位重进度轻质量、社会力量理性有序参与监督不够、相关主体角色错位和多头管理、质量边际激励机制缺位、质监框架缺乏系统化再造等。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总结出现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对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是公路工程质监制度和质监架构、质量监督过程和行为、质量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对公路工程质量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制优化的策略,包括构建质监主体架构、健全落实质监制度、生成有效激励机制、有序引进社会监管资源等。针对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制进行了案例研究。结合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实际情况,集成现代质量监督科学技术方法,设计将质量计划、监测、督导、激励及改进融为一体的海南省现代化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制。从而推动该质监体制在海南省公路建设行业实现分阶段、渐进式地导入并实现后期持续改善。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工业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城中村,大量存在的城中村阻碍城市
清洁生产不但是一种环保型的生产模式,也是一种效益型的生产模式.与一般的生产模式不同,清洁生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并不仅仅包括末端治理技术,更为强调的是污染源的治理,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