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试验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以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分别与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配伍,配制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室温放置,分别在0、6、12、24、36、48、60小时取样,进行性状、pH、含量和有关物质、平均粒径(Z-Ave)、90%累计粒径数(D90)、聚合物分散指数(polymey disperse index,PDI)及ζ电位等理化性质的检测,以考察配伍后药液在不同时段的溶液稳定性。结果:在36h内,氟比洛芬酯和右美托咪定的三种比例配伍溶液的各项理化性质均稳定且符合标准规定。结论:在36h内,氟比洛芬酯与右美托咪定配伍稳定。第二部分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PCIA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右美托咪定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FD)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SD)组和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BD)组,每组20例。FD组给予氟比洛芬酯300mg和右美托咪定200μg,SD组给予舒芬太尼100μg和右美托咪定200μg,BD组给予布托啡诺8mg和右美托咪定200μg,以上三组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剂量2mL/h,按压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1)、术后6(T2)、12(T3)、24(T4)和36(T5)小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拉姆齐镇静规模(RSS)评分,术后36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额外镇痛药补救量,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使用量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指标:三组患者SBP、DBP、HR各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静态VAS评分:三组患者静态VAS评分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动态VAS评分:(1)组间比较:SD组和BD组的动态VAS评分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FD组,SD组的动态VAS评分在T2、T4、T5各时间点均高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动态VAS评分在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FD组在T2时间点的动态VAS评分高于T1时间点,在T5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在T3、T4、T5各时间点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在T5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和前一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在T5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在T4、T5各时间点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动态VAS评分在其余各时间点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RSS评分:(1)组间比较:FD组的RSS评分在T2、T3各时间点均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RSS评分在其余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FD组和SD组在T2、T3、T4、T5各时间点的RSS评分均低于T1时间点,BD组在T5时间点的RSS评分低于T1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RSS评分在其余各时间点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镇痛泵使用情况:三组患者术后36h内均无额外使用补救镇痛药,镇痛泵按压比率(有效次数与按压次数的比率)及剩余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发生情况:FD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SD组和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寒战和嗜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和瘙痒。8.患者满意度:FD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PCIA,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可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