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感觉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初的上海,以都市摩登男女为故事的主人公,运用新颖的创作手法表现光怪陆离的都市景观,从内容到形式的“洋化”特征正是由“西化”的上海催生出来的。半殖民上海因为多种殖民的存在,意识形态控制相对自由,因此,面对种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同时感受着“殖民”和“现代”的上海的现代主义者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摇摆不定的民族主义立场。本文分四章:第一章,首先对民族主义进行界定;其次,从时间范围看,新感觉派的民族主义属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种,因此,有必要了解此时期民族主义的特征。最后论述半殖民地上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表现出的“后殖民”特征:政治“全球化”的状态;广泛的经济渗透以及“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后三章分别从隐性的殖民意识、自由的政治立场和矛盾的文化观念三方面论述新感觉派模糊不清的、摇摆不定的和矛盾的民族主义立场。第二章从文本中体现出的价值评判倾向以及对西方现代派创作手法的借鉴两方面进行论述,具体表现为新感觉派用“现代”遮蔽“殖民”的策略和想象的“世界主义”。第三章则从个人主义的“普罗”文学想象与用民族主义反击左翼的阶级论说明新感觉政治立场的自由性。第四章站在文化民族主义的立场上,分别从新感觉派面对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时具有的矛盾态度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