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烟壶,这一神奇的艺术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多元文化及工艺于一体的艺术结晶。内画作为东方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在艺术殿堂中具有某种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以高难独特的工艺、美观实用的效果、神奇的传说、精湛入微的神韵被世人誉为“鬼斧神工”、“中国一绝”。
内画艺术早期的载体是鼻烟壶,现存最早的内画作品,是清代甘桓文于1816年画的鼻烟壶,被一位英国收藏家保存。现如今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已开发出:水晶球、摆件、烟具、文具、酒具等既美观又实用的几十个新品种,不仅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粮,并且在外交礼仪方面也作出了贡献。近几十年内画的题材和技法都有很大突破,国画、油画内外画结合,系列作品应有尽有,供人欣赏收藏。
明末清初,出现了四位最有成就的内画艺术家,即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1968年,各国收藏家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专家们将中国现代内画艺术分四大流派:冀派、京派、鲁派、粤派,其中尤以王习三创立的冀派影响最大。当今内画鼻烟壶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的历史最为久远。冀派形成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执行了左倾路线,许多传统的艺术品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玩物,只准出口换外汇。在国内既不宣传也不供货,所以了解内画艺术的人是凤毛麟角。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把艺术看成是封、资、修的产物而彻底砸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六大有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这些重大因素使冀派内画艺术迎来了一个展现才艺的春天。
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内画鼻烟壶四大流派之一的冀派内画创始人、中国美术工艺大师王习三老师将内画鼻烟壶这门艺术的种子撒在了河北这块沃土上,他把自己发明的工具内画毛笔的制作技术和油画肖像及撕毛法技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内画弟子,为冀派内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冀派内画发展到今天,有四十年的历史,已全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并吸收容纳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冀派风格,尤其是在肖像题材方面的创作上非常突出。冀派内画画工云集地为衡水。由于衡水内画独树一帜,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2006年,衡水内画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冀派至此从业人员已突破三万。冀派创始人王习三先生为内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本课题从历史学、人文学、民俗文化等诸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各个时期内画代表作的艺术风格及思想内涵的比较中,探索冀派内画的艺术本质和文化内涵,揭示冀派内画艺术的技艺形成、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