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功能视角的耕地质量监测区划分与管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rmghgw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都市农业快速发展为背景,选取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上海市为例,从都市农业具有的多功能特性入手,剖析对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划分提出的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市耕地多功能变化原因及驱动力,构建符合情况的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划分评价体系,创新上海市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划分,并提出监测区重点,引领上海市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对未来上海市的耕地多功能利用管控方向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探讨基于耕地多功能的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划分新方向。首先,梳理目前大城市耕地质量保护面临的多重压力,凸显耕地保护需探索更多途径。其次,分析大城市耕地存在的多功能化趋势,探索大城市耕地多功能发展的新内涵。随后,针对大城市耕地多功能的内涵要求,对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划分提出新要求,并构建开放式的大都市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划分评价指标体系。(2)通过对上海市都市农业发展历史的探究,分析上海市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并根据耕地利用功能构建监测类型区指标评价体系。上海市城郊从郊区传统农业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农业增加值却一直增加,说明已经告别单一的粮食补贴,生产空间布局多样,耕地多功能性发挥良好,农业附加值增加。粮经作物面积变化、工农业产值差距、农业人口变化、政策规划等是耕地利用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3)选取合适的指标构建上海市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海市耕地功能变化及耕地利用分布情况,最终划分传统粮田监测区、生态农田监测区、都市零星农田生态监测区3个监测类型区,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划分为可选择监测区、次重点检测区、重点监测区,最终选取次重点监测区和重点监测区作为上海市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最终监测对象范围。(4)在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分区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未来耕地利用及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化战略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上海市未来结合耕地多功能的都市农业布局优势将更为明显,逐渐形成区域功能特色明显,优势产业突出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利用格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例骨硬化症(osteosclerosis osteopetrosis, OP)并股骨颈骨折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2018年3月收治的1例7岁骨硬化症并右侧股骨颈骨折男患儿,2018年3月行闭合复位经皮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老年人消费中的安全问题日渐显现,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消费安全"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建构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老年人消费中的安全问题及其潜在风
目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