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nterpretation of Emily Dickinson's Conversion of Belief in Death Poems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米丽·狄金森(1830-1886),出生在美国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一个叫做阿默斯特的小城镇。她是一位多产的美国女诗人。在她的一生中,她用一种超前于当时那个时代的诗歌技巧创作了充满激情和新意的1700多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有600多首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而由于她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她对死亡的态度一直都在变化。  狄金森不仅仅是一名优秀而多产的美国诗人,她还是一位领先于时代的,个性及其独立,拥有非凡天赋的诗人。在19世纪当她的同行们还在将注意力投放在诗歌的韵律等传统写作技巧上时,她已经开始尝试那些使那个时代都震惊的写作技巧了。她诗歌的主题也是独特的,尤其是关于自然,生命和死亡的主题。狄金森敢于按照自己的规则生活,挑战传统的社会规范。她在当时那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为自己开辟出了一片天地。  在她一生中,她被大多数人所误解,并不被接受。只有少数的诗作为人所知。直到她死后,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这位女诗人数量惊人的优秀诗作。她的诗歌尤其为后现代主义诗人和女性主义诗人所欣赏,并高度赞扬。本篇论文将对艾米丽·狄金森以及她的死亡诗歌进行初步分析。  本篇论文的第一章对影响狄金森以及其诗歌创作的生活环境做了一番分析。狄金森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和周围的朋友,都与她的诗歌创作密切相关。她在一个人人都循规蹈矩的小城市里长大,家里对她的教育极其严格。尽管如此,她仍然勇敢的挑战社会传统的规范,并用诗歌深刻的表达着自己的梦想和期待,矛盾和迷茫。狄金森的诗歌中有大量的语句谈及她的朋友,他们在她成长为诗人的历程中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第二章描述了影响狄金森成长的宗教因素。她出生在一个清教徒家庭,有着严格的家族传统和保守的教育环境。她秉承着家庭的传统思想度过了年少时光。但到二十多岁的时候,狄金森决定不再去教堂,而是形成了自己的信仰。一方面,她深受清教徒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她又期待着找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她的诗歌中处处充溢着对传统宗教的抵触和抗争。  第三章提出了超验主义对狄金森及其诗歌的影响。狄会森的诗歌创作受到当时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尤其是超验主义。经友人介绍,她认识了超验主义者中的重要成员爱默生,并被爱默生所熟悉。狄金森也在作品中赞扬个体精神,并且认为人可以通过本身,与自然,上帝产生关联,而不是必须通过宗教和牧师。她也被认为是一名重要的超验主义者。  第四章分析了上两章中提出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对狄金森以及其对死亡的态度产生影响的。虽然她生活在狭小的房间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仍感受到了外界的变化。她的亲人和朋友的去世,以及她对他们是否离开人世进入天堂的不确定,使她感到痛苦。对死亡是否意味着永生感到越来越疑惑。另一方面,她的作品在当时不能为世人所接受。心灰意冷之下,她对死亡这个主题越来越感兴趣。而在其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也切身感受到了死亡的临近。这也是她创作大量死亡主题诗歌的原因之一。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是她对整个社会环境,她的生活状况、教育、宗教信仰的感受的体现。本论文的作者将会从这个角度,对作者针对死亡的态度转变进行描述,以期望能有助于理解狄金森以及她的死亡诗歌。
其他文献
批评性语篇分析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语言分析的新分支——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者认为语篇是带有意识形态意义的语言选择的结果,所以他们致力于揭示隐含的意识
被动语态,作为英汉两种语言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外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之一。除此之外,它也是各语法流派讨论的热点之一。传统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和
冲突性话语或冲突话语是社会生活中普遍而又复杂的现象,频繁发生在人们的互动交际过程中。从广义上讲,它指的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在观点,兴趣及愿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发生的一种有敌
说话者的语言与说话者的身份是无法分离开来的。说话者语言的行为即说话者身份的行为。人们在用语言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自己的身份。身份的建构这一普遍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文学界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作品,如《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一间自己的房间》、《海浪》等。很多评论
通过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方面内容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来确保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完善制度方面主要结合我国地方煤矿的
学位
本文尝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广告中反讽进行研究。长期以来反讽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反讽研究几乎涉及到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然而以往对广告中反讽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广告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