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恶性肿瘤,尤其好发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总的5年生存率在50%左右。放射治疗对临床分期较早及对放射线敏感的鼻咽癌病例可以实现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但由于鼻咽癌原发部位较隐蔽、早期无明显症状,约69.5%的病例就诊时已经为Ⅲ~Ⅳ期,对于这部分患者以及对放射线不敏感的病例,放射治疗效果不理想,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化疗是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临床上化疗的给药方式以静脉途径为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缺乏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的有效剂量降低,而全身化疗副反应突出,限制了化学治疗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如果能使化疗药物集中于肿瘤部位,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则有望解决上述临床中的问题。
靶向化疗是指对药物进行修饰或与靶向载体连接,使其具有特殊的物理或(和)生物化学性能,可选择性地富集于肿瘤靶区、进入肿瘤细胞内,降低非靶区药物浓度、消除或减轻全身毒副作用的抗肿瘤治疗策略,一般分为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载药。分子靶向是最典型的主动靶向载药策略,研究发现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FR)在卵巢癌、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表达极低。叶酸受体表达分布的肿瘤特异性和高效的转运潜能,为抗肿瘤分子靶向载药治疗提供了基础。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制的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folatereceptortargetedcisplatinmagnetlcnanomedicine,CDDP—MNP—FA),并通过体外和体内靶向性实验、药效实验研究这种分子靶向药物抗鼻咽癌治疗的性能。
为了评估将叶酸受体作为鼻咽癌分子靶点的可行性,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细胞荧光法对20例鼻咽癌临床标本和6株鼻咽癌细胞(CNE-1、CNE—2、HNE-1、HNE—2、SUNE、5-8f)中叶酸受体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鼻咽癌组织叶酸受体表达阳性率为85%,近一半为强阳性表达,临床分期晚的病例阳性率更高;来源于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HNE-1细胞株高表达叶酸受体。这些结果提示将叶酸受体作为靶向载药抗鼻咽癌治疗的靶点是可行的。
本研究第二部分为叶酸受体靶向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的制备和表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醛基化海藻酸钠改性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MNP),然后通过聚乙二醇二胺两侧的氨基分别连接叶酸的羧基和MNP上海藻酸钠的醛基,得到连接叶酸的磁性纳米粒药物载体(MNP—FA)。最后通过海藻酸钠与顺铂的配位络合作用得到叶酸受体靶向的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CDDP—MNP—FA)。该纳米药物叶酸含量为42.31±7.3μg·ml-1;顺铂含量为1.6±0.1mg.ml-1,载药量为8.05%;透射电镜下平均粒径10.1±1.5nm;水动力学粒径88.6±1.4nm,zeta电位—20.22±1.36mV,饱和磁化强度为8.61emu/g,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磁响应性和超顺磁性。
本研究的第三部分对CDDP—MNP—FA的靶向性进行了评价。通过普鲁士蓝铁染色、MR成像以及透射电镜观察CDDP—MNP—FA对FR表达阳性和阴性的鼻咽癌细胞株和裸鼠鼻咽癌移植瘤的靶向作用。结果表明,FR阳性的HNE-1细胞对CDDP—MNP—FA的摄取显著高于FR阴性的CNE—2细胞;同样CDDP—MNP—FA可以在HNE-1移植瘤中获得比CNE—2移植瘤更高的分布。
本研究的第四部分分别以HNE-1细胞和HNE-1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模型,对CDDP—MNP—FA的体外和体内药效进行了研究。采用MTT方法检测该纳米药物对人鼻咽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建立人鼻咽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荷瘤鼠,分别采用生理盐水、CDDP—MNP—FA分子靶向药物、CDDP—MNP—FA加体外磁场、CDDP、单纯MNP—FA空白纳米载体处理,研究其体内抑瘤效果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CDDP—MNP—FA对鼻咽癌细胞HNE-1体外抑制效果明显,IC50(1.300±0.10μg·ml-1)较游离CDDP(2.161±.085μg·ml-1)降低约40%;体内药效实验发现CDDP—MNP—FA抑瘤率较游离CDDP提高26.47%,肿瘤局部设置磁场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抑瘤率较游离CDDP提高53.93%;治疗后肿瘤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增加,而全身毒性小于游离CDDP。该结果提示这种叶酸受体分子靶向药物能够提高抑瘤率,降低毒副作用。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明确了叶酸受体在鼻咽癌组织和国内建株的6个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2、成功制备了叶酸分子修饰的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
3、通过动物试验证实了叶酸受体分子靶向磁性纳米药物治疗鼻咽癌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