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农村老龄人口爆发式增长。2015年我国农村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1.72亿,占总人口的百分之12.1。预计到2025年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的数量也在增多,农村的老人健康状况堪忧,大多数老人都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同时农村地区面临着老龄化和少子化交织的问题。我国目前生育率约为1.5,低于中等和高收入国家,养老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隐忧。“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矛盾凸显,另外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不配套、政策措施碎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养老产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老有所养”是每个人对未来老年生活的共同期许。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怎样解决、解决程度和效率如何,就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它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它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本文在国内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总结农村养老问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置于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对中国农村养老进行系统剖析与研究,具体分析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以及出现的困境,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困境的新思路和新方案。木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指出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背景以及阐述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我们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研究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分类,对全文基本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对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当代价值做了重点阐述。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并对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根据我国农村养老出现的困境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困境从各个方面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