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是腔内碎石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建立肾盂内高压伴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展过程中血清补体成分C5a的变化,分析C5a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价值,探究早期用PMX-53阻断C5a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否改善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方法:首先,将40只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1、A2、A3及A4四组,向各组兔的肾盂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梯度的标准大肠杆菌溶液,分别监测术前、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和血清C5a浓度,以探索肾盂内高压伴感染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标准模型浓度。其后,将另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B、C、D1及D2四组。对B组,肾盂内注入生理盐水,对C、D1、D2组,肾盂内注入致感染性休克浓度的标准大肠杆菌溶液;术后,对B、C组,在术后1小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D1、D2组注射等量但不同浓度的PMX-5生理盐水溶液,监测实验兔的平均动脉压、血清C5a的浓度和存活时间。结果:肾盂内注射生理盐水组的实验兔术后8小时内平均动脉压较基础动脉压无明显下降。随着注入细菌浓度的升高和术后时间的延长,各注射大肠杆菌组的实验兔术后平均动脉压呈现下降趋势,其中A4组在术后6小时的血压较基础血压的下降有统计学显著性。因此选择A4组所用大肠杆菌浓度作为新西兰兔尿源性休克的标准模型浓度。生理盐水组在术后8小时内血清C5a浓度较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各注射大肠杆菌组在术后8小时内血清C5a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随着大肠杆菌溶液浓度的升高,血清C5a升高的幅度增大。其中,A3组与A4组,与术前相比术后6小时血清C5a、8小时血清C5a均显著性升高。B组术后血压无明显下降(除外麻醉影响),术后24h存活;血清C5a浓度较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C组在术后8.5±0.7小时出现休克,11.3±1.1小时死亡;术后8小时内血清C5a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D1、D2组在术后出现休克及死亡时间均晚于C组;术后C5a升高幅度小于C组。结论:该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血清C5a升高程度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监测术后血清C5a的浓度有助于判断术后脓毒血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早期用PMX-53阻断C5a与其受体C5aR的结合可以延缓术后的感染进程,从而推迟感染性休克的发生。通过优化PMX-53的用量及给药时间,有可能进一步控制感染的进展,甚至可能避免尿源性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但这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