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当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传统金融业务时,便衍生出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在其出现时,国家还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鼓励其积极创新、不断发展,一方面对其加强监管,明确业务发展规范,指导市场健康发展。经过不断改革创新,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衍生出6大业务模式。凭借处理业务快速高效、创新模式多种多样等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对原有金融系统资源进行重组,与商业银行多方面业务展开竞争,传统金融受到互联网金融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然而,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逐利机构,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之一,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和开展具体业务。在面临互联网金融对其盈利能力带来的巨大挑战时,商业银行有必要理清两者关系,以积极姿态进行应对。因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出发,深入探究其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类别及盈利情况做出简单分析,然后针对互联网金融影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进行理论分析,阐释了互联网金融从定位目标客户、开发去中介平台以及高效率完成金融功能三个方面冲击银行地位。同时从商业银行两大收入(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入手分析,探究互联网金融是如何对银行业务形成替代效应。理论研究得出,互联网货币基金以及互联网信贷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资金成本以及贷款业务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差,从而对其盈利能力进行冲击;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则主要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盈利造成了负向影响,而且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互联网货币基金业务以及互联网信贷业务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冲击最大,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则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冲击最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6大假设,并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一一验证。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以及P2P网贷为解释变量,并以一些银行财务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对23家上市银行19期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进行回归分析。数据来源方面,银行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数据由于各大数据库统计口径有所不同,最终从wind数据库获取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根据易观国际数据库发布的《中国P2P网贷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整理获得P2P网贷交易规模、根据各个基金网站发布的基金净值公告,获取5只货币基金的基金净值,将其加总得出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此外,宏观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G)是从CSMAR(国泰安金融数据库)获得。最后,本文运用EXCEL和STATA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以及建模分析。
经过实证检验,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三个解释变量系数均为负,都对商业银行盈利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在三大业务中,P2P网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造成影响最小,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造成影响最大,是由于P2P网贷业务与商业银行贷款客户重叠性低,两者更多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但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则是在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上均与商业银行形成了激烈竞争。三类银行中城商行盈利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最大。城商行最高利息收入占比最高,资产规模小,吸收存款能力弱,贷款业务客户与P2P网贷业务客户高度重合,缺少足够资本以及高效率团队进行多种业务的创新,因此受到的冲击最大。相反,国有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庞大、客户资源广布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效管理、灵活创新都为其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时带来一定优势。最后根据理论及实证结果,本文对银行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帮助其转型和发展。
本文首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类别及盈利情况做出简单分析,然后针对互联网金融影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进行理论分析,阐释了互联网金融从定位目标客户、开发去中介平台以及高效率完成金融功能三个方面冲击银行地位。同时从商业银行两大收入(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入手分析,探究互联网金融是如何对银行业务形成替代效应。理论研究得出,互联网货币基金以及互联网信贷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资金成本以及贷款业务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差,从而对其盈利能力进行冲击;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则主要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盈利造成了负向影响,而且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互联网货币基金业务以及互联网信贷业务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冲击最大,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则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冲击最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6大假设,并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一一验证。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以及P2P网贷为解释变量,并以一些银行财务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对23家上市银行19期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进行回归分析。数据来源方面,银行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数据由于各大数据库统计口径有所不同,最终从wind数据库获取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根据易观国际数据库发布的《中国P2P网贷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整理获得P2P网贷交易规模、根据各个基金网站发布的基金净值公告,获取5只货币基金的基金净值,将其加总得出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此外,宏观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G)是从CSMAR(国泰安金融数据库)获得。最后,本文运用EXCEL和STATA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以及建模分析。
经过实证检验,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三个解释变量系数均为负,都对商业银行盈利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在三大业务中,P2P网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造成影响最小,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造成影响最大,是由于P2P网贷业务与商业银行贷款客户重叠性低,两者更多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但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则是在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上均与商业银行形成了激烈竞争。三类银行中城商行盈利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最大。城商行最高利息收入占比最高,资产规模小,吸收存款能力弱,贷款业务客户与P2P网贷业务客户高度重合,缺少足够资本以及高效率团队进行多种业务的创新,因此受到的冲击最大。相反,国有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庞大、客户资源广布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效管理、灵活创新都为其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时带来一定优势。最后根据理论及实证结果,本文对银行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帮助其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