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我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它影响着财政资金安全。经过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风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越来越被重视。但是,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实施中存有问题,如审计所能实现的目标仍为真实性、合法性,缺乏有效率的工作模式,审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需要及时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水平。现有的理论研究缺乏从微观上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模式的探索。因此,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技术方法理论和应用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政府性债务涉及的问题牵扯到多领域,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基于风险导向的债务审计工作模式不仅顺应现行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也能在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效率的同时提升审计质量,使其从合规性审计上升到管理审计。本文首先在大量阅读国内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和国外公共债务审计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其次,根据三次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及各地方政府审计机关开展债务审计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实施模式现状,认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以及审计风险的关注度不够,审计目标局限于真实性与合法性,审计效率也有待提升,进而通过剖析将风险导向理念应用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认为通过对被审计对象风险的考察和重点领域的延伸,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增加风险分析的同时减少盲目的实质性检查程序,可以提升审计效率,充分发挥债务审计的免疫作用。再次,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特点,提出适合国情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流程,探索适用于我国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所需要的技术方法,把基于风险导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分为评估审计对象风险、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整改五个阶段,并且将风险导向的理念贯穿在每个阶段中。最后,以一次安徽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为例,基于风险导向进行应用分析,并通过实施效果的对比评价说明本文的贡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工作模式作为研究视角,关注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自身的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途径,弥补了目前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微观流程缺乏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