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籽油分是棉花的重要副产品,改善棉籽油分是提高植棉效益的重要途经之一。棉籽油分一般采用化学抽提的方法测定,设备简单,结果可靠,但是化学提抽法测定过程繁琐,而且需要破坏测定种子。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所具有的无损、快速和高效等优点,非常适合作物品质性状的大批量筛选。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近红外光谱仪的优点,建立棉籽油分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进行快速大批测定,提高分析水平和效率。以陆地棉种子试验材料,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所有样品的含油量,在FOSS DS2500近红外光谱仪上建立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分析模型。同时利用所得数据,对棉籽油分分布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218份不同的棉花材料建立棉籽油分含量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标准化处理散射光谱和(2,4,4,1)预处理等方法,得到的定标效果最好,其定标决定系数(RSQ=0.9773)和验证决定系数(1-VR=0.9646)最高,定标标准误差(SEC=0.6977)和交互验证标准误差(SECV=0.8714)最小;验证集30份样品的预测值和化学值的预测决定系数达到0.9766,由此可见,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2.以鄂抗棉9号为试验材料,不同收花时间收获的棉籽,油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棉籽油分含量与棉籽成熟期的外部环境之间有很大关系。
3.以鄂抗棉9号和鄂杂棉10为材料,分析棉花植株不同部位收获棉籽油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植株横向方位上,同一果枝中部节位棉铃棉籽油分含量最高,其次是内围、外围。在纵向上,随着棉株果枝数升高,收获棉籽油分含量逐渐提高,且差异达显著水平。
4.对31份棉籽材料的三年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棉籽油分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延长,棉籽含油量整体出现升高的趋势,但升高幅度不大。
5.对53份长江流域种植的棉花品种(或育种材料)进行油分测定,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花品种(材料)棉仁油份含量范围为24.88%~37.06%,变化幅度较大,均值28.05%;棉仁含油量在26%~30%之间的棉花品种居多,含量超过36%的高油材料仅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