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糖状态下孕妇的调查及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进行血糖水平的监测,获得不同血糖状态下妊娠妇女动态血糖谱的特征及动态血糖监测方式在妊娠人群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就诊患者41例,按照美国ADA标准分为正常孕妇(NGRG)组13例,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28例,需排除孕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排除有烟酒嗜好者。依据筛查及诊断标准进行排除后即可入组。两组孕妇均进行问卷调查和基本实验室检查,并同时采用CGMS系统进行动态血糖的监测,分析各项临床指标的意义及CGMS的动态血糖数据。结果1.两组孕妇的常规指标比较:一般资料中孕前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值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中GDM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血浆球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明显大于NGRG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人群使用CGMS系统监测血糖值与指尖血糖值监测之间误差的比较:两组人群中血糖值低于3.9mmol/L,高于8.3mmol/L状态分别存在10.2%,7.4%的相对误差,但在正常血糖范围内两种测量方法误差值基本为0。3.两组动态血糖波动的特点及比较:GDM组患者72小时血糖平均水平(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高于NGRG组孕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反映日内血糖波动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之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餐后3小时平均血糖水平明显高于NGRG组孕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患者早、中、晚三餐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均晚于NGRG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患者三餐餐后血糖达谷底时间均晚于NGRG组,但以早晚餐后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午餐后血糖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夜间血糖波动特点:GDM组患者夜间平均血糖水平较NGRG组平均血糖水平值高,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时间长于NGR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糖尿病孕妇较正常孕妇而言,存在孕期体重明显增加,其增加状况可能与其GDM的发病原因有关;而在妊娠糖尿病孕妇中球蛋白的升高,说明存在免疫状况的升高;CGMS所测血糖值与末梢血糖值匹配程度较高,说明CGMS可以提供更加完整的血糖波动图谱,能够发现在孕期的无症状低血糖及高血糖事件,客观显示血糖变化状况,可以作为科学研究及血糖监测的工具使用。而GDM患者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均在l小时-1.5小时左右,说明GDM孕妇应注重餐后1小时血糖监测;同时在GDM孕妇中的低血糖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应在平日的血糖观测中注意低血糖的发生,以及血糖低于正常组的监测和关注。2.本研究采用CGMS监测分析GDM患者日内、日间及餐后、夜间血糖波动特征,可及时发现隐匿性低血糖事件发生,为患者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从而使GDM患者血糖更快、更安全的达标,减少围产期并发症,使母子均获得良好的远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