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毒素-抗毒素基因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dahofa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广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上,它们可被环境胁迫诱导的上调表达蛋白酶所激活,作为原核细胞的胁迫反应因子,参与或介导中度胁迫条件下细胞的生长抑制或死亡。但只有大肠杆菌染色体上的部分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通过试验证明,并且它们的生理功能所知甚少。对大肠杆菌染色体上的mazEF系统研究证明可介导环境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但由于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在不同种属细菌的同源性较低或相差很大,该系统确切的生理功能因缺乏充分的试验结果的支持而颇受争议。因此对不同种属细菌染色体上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的功能的研究,对完善细菌细胞程序性死亡理论,揭示细菌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毒素-抗毒素系统中的毒素蛋白对细菌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学者提出以抗毒性蛋白如MazE为靶标筛选出破坏毒素蛋白和抗毒素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合物,使毒性蛋白游离出来从而选择性地杀死目标细菌,为解决临床上抗生素耐药性致病菌的控制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蓝细菌PCC6803为研究对象,对其染色体上可能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根据细菌染色体上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的遗传结构特点和保守序列的同源性,利用分子信息学技术系统分析了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可能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利用本研究构建的双诱导调控启动子的大肠杆菌重组系统,试验鉴定了12对可能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对大肠杆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抗毒性作用;   2)根据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分析结果,构建了受铜离子诱导表达的整合性重组系统,利用该系统分析了ssl2920-ssl2921,ssr1114-slr0664和ssr3532-slr2080在PCC6803细胞中的毒性和抗毒性作用;   3)构建了ssr3532-slr2080,ssl2920-ssl2921,ssr1114-slr0664基因对缺失的突变株,以及以上各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表达调控质粒,对分析这些系统的表达调控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利用本研究构建的双诱导调控启动子的大肠杆菌重组系统,试验分析了12对可能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中毒素基因对大肠杆菌细胞的毒性作用,其中7个基因诱导表达后对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7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基因的上游基因诱导表达后,能抑制毒性基因表达产物的细胞毒性作用。这7对基因包括ssl2920-ssl2921,ssr1114-slr0664,ssr3532-slr2080,ssl2138-sll1092,ssr2962-slrl767,ssl0385-sll0205,ssl1004-sll0525。   2)铜离子诱导ssl2921、slr0664和slr2080表达产物对蓝细菌PCC6803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而铜离子诱导ssl2920-ssl2921,ssr1114-slr0664和ssr3532-slr2080的共表达时,细胞的毒性作用被抑制。根据上述结果ssl2921、slr0664和slr2080为毒素基因,而对应的上游基因ssl2920、ssr1114和ssr3532为抗毒素基因,这3对基因中相邻的两个基因共同构成PCC6803染色体上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基因。   3)在实验室正常培养条件下,这些基因的缺失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些突变株的构建为确定这些基因的生理功能和表达调控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是一种大型药食兼用珍稀菌,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至温带,又名栗蘑、贝叶多孔菌等。研究表明,灰树花子实体中的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
研究背景和目的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均可发生,如肾移植、肾部分切除术、血管外科手术等,是临床上导致肾细胞死亡、肾功能衰竭、移植物的功能延迟以致被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较高,并且存活的患者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损害。肾脏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机制可能与多种相互独立的因素有关,如组织缺氧、自由基损伤以及炎症应答反应。苦参素(oxymatrine,OM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