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研究

来源 :井冈山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w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在其孩子出世后很快就离家打工,致使不少孩子只能够与祖辈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造成了我国独有的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局面。由于父母角色的缺位,农村留守隔代家庭在教养和情感沟通等方面出现了较多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首先,本文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对吉安市田心村留守隔代家庭进行调研,分析该村的留守家庭隔代教养问题,发现农村留守隔代家庭存在祖孙交流不畅、祖孙健康及人生安全受到影响、儿童行为习惯存有不良方面、教养方式较为陈旧等问题,家庭结构残缺、家教意识片面、应试教育取向、政策制度模糊是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需求预估发现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家庭情感的归属、安全能力的增强、家庭风气的健康、教养质量的提升、社会体系的保障。其次,在阐述了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剖析了个案社会工作与小组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优势所在,个案上的优势为服务对象的针对性和问题关注的全面性,小组上的优势为小组目标的明确性、组员问题的同质性、活动形式的效率性以及群体陪同的示范性。接着,运用个案和小组工作来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其中,个案案例为男孩小Z与其奶奶之间发生的家庭教养问题,以整个家庭作为服务对象,选择结构家庭治疗法并结合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改变家庭成员冲突的交往局面,增强隔代家庭教养的效果;小组案例为“大手拉小手”隔代家庭成长互助小组,以祖孙互助的方式,改变两代人不良的自我认知,缓解祖孙彼此的矛盾。最后,总结与反思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过程,深度剖析开展服务地区所具备的资源和长处,尝试性地提出了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总流程,并指出了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希冀可以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关注,倡导运用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隔代家庭教养,提升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质量。
其他文献
以30 a(1979~2008)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黑垆土耕层(0~20 cm)土壤酶活性及其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N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历史。作为财会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第三或第四学年学生的必修课,在美国、英国和法国有关院校,已经开设了30多年。我国由于种种原
以厚皮甜瓜鲁厚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蛭石:草炭:烘干鸡粪为3:2:1有机基质配方,设4个施肥处理,对温室有机基质栽培甜瓜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迫施适量化肥
选用36周龄新扬州(蛋)鸡600只,按2×2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高钙低磷组、高钙高磷组、低钙低磷组、低钙高磷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不同钙磷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
导师及导师制度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香港大学的双导师制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指导委员会制度中有关导师职责规定的分析,探讨多元指导制度下
以不同基因型砧木品系为试材,研究其嫁接黄瓜产量、果霜以及抗病性和抗寒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砧木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均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对霜霉病的抗性均在22%左右,
从健康小麦植株内共获得98株内生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初筛出6株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离体和活体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系统研究该6株菌
本文概述了自十七世纪中叶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半知茵分类研究的进展情况。着重对主要的分生孢子形成方式和近年来提出的几个半知茵分类系统作了简略评述。
采用新型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混合光),以普通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香椿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香椿苗的株高、鲜
为对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将该病毒YL株基因组分为4个重叠片段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中,测定病毒基因组全长序列。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