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黔西地区出土东周秦汉时期青铜兵器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ongt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东黔西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历来便是族群迁徙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之形成了以小自然地理区域为单元的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文化格局。本文选取其地方特色突出的青铜兵器为研究对象,试图在通过对该区域出土东周秦汉时期青铜兵器进行类型学和年代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滇东黔西地区东周秦汉时期各类青铜兵器发展的时空框架,同时对其与周围地区青铜兵器的关系、内部地域上的差异、族属等问题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绪论。对滇东黔西地区的自然历史情况、青铜兵器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及方法做了阐述。第二章,滇东黔西地区出土青铜兵器的类型学分析。遵循考古类型学原理,对该地区出土的剑、戈、矛、钺、镞、啄、弩机等主要青铜兵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第三章,滇东黔西地区青铜兵器的分期与断代。依据青铜兵器的变化特征和各类型兵器出现时间的差别,并结合共存器物及相关遗存的研究成果,将滇东黔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兵器分为五期,时间从春秋时期延续到西汉晚期,并总结了该地区青铜兵器的演变特点。第四章,滇东黔西地区青铜兵器与周边的比较及分区研究,在将该地区青铜兵器与周围地区作比较分析后发现,该地区青铜兵器自始至终都饱含着周围地区的文化因素,而不同文化对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又充分体现在其内部的地域差异上。第五章,相关问题研究。首先对滇东黔西地区墓葬所出兵器的组合进行分析。在各兵器组合中,剑的数量始终居于首位,戈和矛也占有一定比重。其次以赫章可乐遗址出土的大量典型巴蜀柳叶形铜剑为据,认为巴蜀与赫章两地至少在战国早期就存在一条民间贸易通道。并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推测,古蜀曾对其南部实行过“武器管制与禁运”的政策。最后探讨了滇东黔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兵器与“夜郎”文化的关系,认同该地区为文献中记载的夜郎及其旁小邑的活动区域,但对该地区青铜兵器是否就是夜郎文化的遗物持谨慎态度。
其他文献
<正>本文讨论了供热系统实现多热源联网运行的必要性。并就其运行调节的基本原则、多点补水定压以及工况调节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国外,特别是北欧,供热系统多热源联网运行已
信息指反映在主观意识中的对象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信息不依赖于感知者的存在而存在,但依赖于感知者的反映而被提取和表达。被提取、加工、表达的信息形成一种人化的存在,即
目的:探讨了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指标、内皮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进行心肌梗死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我们从自然界中找到了腐植酸发酵微生物,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腐植酸并提取黄腐酸。从发酵液中可提到黄腐酸7g/L以上,固体料中黄腐酸含量达2%~5%,开辟了利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腐植酸和
随着词素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词素这一基本语言结构单位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使隐含在词中的深层文化因素得以展现,对词素义也有了新的解读和阐释。目前,语言学的整体发展
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并不能简单归于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存信念,而主要是近代以来形成、发展并扩张开来的以非伦理的生产方式为核心的人类非伦理的生存方式
人参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合成的前体物质为2,3-氧化角鲨烯,其主要代谢流向有两条,一条为合成皂苷类物质代谢途径(达玛烷型皂苷(dammarane-type ginsen
铁路行业的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货运票据电子化计划于2018年实施,全面取消纸质票据作业。作为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中转节点,编组站货运票据电子化有助于推动全路货运票据电子
目前,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很多单位不重视文书档案的管理,存放比较混乱,管理也不严格,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改进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大众。
2005年在世界峰会上正式提出的“物联网”(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宣告着“物联网”时代的正式来临。然而当前的物联网行业诸侯割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