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人居环境空间形态规划理论与实例探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对山地资源环境的开发显得格外重要。山地区域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决定了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以及规划、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山地区域特殊性认识的不足,山地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空间拥挤、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现在,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将面临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始成为规划、建筑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中国山地城市规划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于近现代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却长期受到忽视。有鉴于此,本文从人居环境学、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近现代山地城市建设历史、影响思想、空间形态特征和形态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为未来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提供一些基础与参考。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绪论:主要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研究方法等。2中国近现代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概述: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概念;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综述,明确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将本文的研究重点确定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物质要素和形态模式研究,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时空界定,为论文的展开提供了清晰的构架。3近代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理论与实践(1840~1949):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被迫打开,西方的近代规划思想得以传入,山地城市建设在中西方规划思想及理论的影响下,逐渐打破原有的传统封闭形态,向近代开放的空间形态转变,主要形成了以旧城为核的散点型城市、新旧区拼贴型城市以及自由网格型城市三种空间形态模式。4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理论与实践(1949~1978):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一边倒”的外交国策下,中国大量引进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城市的主要功能开始发生转变,与此同时,山地城市空间不断向外扩张,呈现出连片放射型城市、组团式带型城市以及分散组合型城市三种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5改革开放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理论与实践(1978至今):改革开放使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大环境,山地城市在国内外多元规划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探索“发展”与“环境”的共生之路,山地城市发展呈现出水平空间拓展与竖向空间集约双重并重的趋势,城市形态表现为多维集约的簇群城市形态和有机分散的城镇群形态。6结语,是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其他文献
在核电行业,有超过半数的事故和安全事件是因人的失误而引发的。为掌握人因事件的基本规律,提出预防人因失误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核电站人因事件的发生,必须对核电站人因失误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以1995年上海电视台《东方直播室》为开端,发展十余年来在节目题材与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然而十余载后的今天,随着真人秀节目的风行,许多电视谈话节目呈现
传统的文化与思想中常常折射出绚烂的智慧之光,在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值得借鉴、传承。为了使建筑师受到更多的启发,一方面应当对传统有所继承,另一方
介绍了2250mm热连轧生产线工艺设备组成及技术特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着重阐述了主轧线L1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和L2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系统配置、应用功能。
太赫兹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是目前国际太赫兹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针对国际上最新的太赫兹器件研制技术及发展方向予以分析,包括共振隧穿二极管、单向载流子传输光电二极管两
本文结合作者在探索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对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进行了思考。
高产、优质与多抗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水稻育种工作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建立在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之上,育种效率不高,为了让育种工作
目的:优化脑卒中急诊抢救流程,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方法:健全急诊各科室电脑联网系统;完善助诊服务;明确抢救分工责任制;制定合理抢救流程。结果:急诊脑卒中患者从接诊到出急
A1和Zn是最早的镁合金合金化元素,一直以来都是镁合金中既经济又有效的强化元素,正是由于Mg-A1-Zn系合金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铸造性能,而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力发展职工文化,是工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工会在大力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中应做到:坚持以职工为本,坚持大文化理念,坚持文化的创新,坚持职工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