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生存—从妇女主义的视角分析《紫颜色》中茜丽的成长历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对当代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一直致力于探寻和创造新的文学形象。当代黑人女作家,如托尼·莫里森,通过塑造普通黑人妇女复杂的生活状况对她的文学方法做出呼应。沃克的作品对种族、性别、阶级等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它们都无一例外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塑造黑人妇女在双重压迫下的遭遇以及她们寻找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沃克许多作品举世闻名,《紫颜色》是其代表作。该小说1983年连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三项大奖。中国著名学者陶洁在《紫颜色》汉译本的扉页上写到“《紫颜色》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故事动人,手法新颖。更重要的是这本小说探索了当代美国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是近年来美国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一部代表作。”(《紫颜色》,前言p.1)妇女主义是沃克在其散文集《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1983年,艾丽斯·沃克创造出“妇女主义”一词来代替“女权主义”,表达了她对女性的欣赏以及对女性这一性别的诠释。从妇女主义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妇女主义者必备的品质是:热爱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欣赏自然美;珍爱黑人传统;为自己的尊严和幸福而奋斗。从以上可以推出妇女主义具备三个特点:反种族,反性别和非洲中心主义。 本文通过分析妇女主义的三个特征,描绘了主人公,茜丽的成长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关注茜丽的反种族意识的觉醒。她的反种族意识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茜丽对索菲亚被打事件的态度;茜丽对其继父的态度;茜丽对上帝的态度。当索菲亚被打并囚禁时,茜丽对此事件的反映暗示出她对索菲亚的同情以及对白人的愤怒。正是白人和种族主义的存在,索菲亚才被迫入狱的。茜丽的继父,逼死其生父迫害其他黑人,是白人的走狗,黑人的败类。自始至终,茜丽都对其继父充满了鄙视之情。同时,她对上帝态度的变化也反映出茜丽的反种族意识,上帝在茜丽头脑中一直以又高又大的白种人形象出现的,但是在莎格的帮助下,茜丽逐渐认识到上帝既不是白种人也不是黑种人,而是代表万物。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茜丽的反性别意识。在茜丽的信中,她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称呼男性形象,她称呼她的丈夫为“空白先生”,而不直呼其名艾尔伯特;称呼她的继父“他”而不称其为父亲,等等。这种奇特的男性形象命名方式反映了茜丽对男性的不满和对他们的愤恨。本章的第二部分着重写茜丽对紫颜色的追求,在小说的开始部分,茜丽不敢追求自己最喜爱的颜色-紫色,然而,随着她的成熟,她开始了对紫颜色的追求,这说明她开始打破男性的枷锁追求自己的全新的生活。整篇小说由一封封的信件组合而成。这种书信体形式为茜丽表达自我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几乎所有茜丽写给上帝的信后面都没有签名,而名字是一个人存在的标志,不签署自己的姓名反映出茜丽地位地下以及对自我的否定。她只是把自己当成男人的附属品。然而,最后在她给耐蒂的信中,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你的姐姐,茜丽”,这种变化反映出她对自己的认可以及对男性形象的反抗。茜丽自信与语言的复得都取决于小说中其他女性形象的帮助,尤其是莎格。 第三章主要关注茜丽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珍爱。主人公茜丽所有的信件都用黑人俗语书写而成。这并不是因为茜丽不懂标准英语,从小说中我们可以得知茜丽和耐蒂一起在学校学习多年,所以她肯定懂得并会使用标准英语。她对黑人俗语的使用表达了她对非洲传统的尊敬。手工劳动是非洲传统的文化遗产,在这篇小说中通过缝被子和做裤子表现出来。通过缝被子,茜丽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帮助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通过做裤子,茜丽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 通过以上分析,艾丽斯·沃克指出了一条黑人妇女的解放之路:同男权统治及种族主义做斗争;黑人女性间的团结互助和互相扶持;维护黑人的传统文化遗产。黑人妇女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完整,从经济和意识上彻底摆脱男性的控制。
其他文献
义项排列是词典编纂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英汉学习词典中尤为如此。随着多义词的逐渐增多及其学习难度的增大,义项排列在词典编纂中的作用也更为明显。 本论文以情态理论和认
表连用关系的格助词后续连体词「の」,就变成表连体关系的「格助詞+の」结构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关于这一点,历来的研究虽稍有涉及,但详尽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