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分析睾丸打点注射法制备的转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肉兔的遗传和表达情况,首先利用PCR的方法检测498只转基因肉兔的外源基因在其体内的整合情况,然后利用气相色谱法对267只肉兔(182只/267只)检测其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采用面积归一法分析脂肪酸结果。利用SAS9.2统计软件最小二乘法对F0、F1和F2三代转基因肉兔n-6PUFAs与n-3PUFAs的比率及各种脂肪酸与对照组的差异、三代之间的遗传表达、不同年龄和不同组织之间各种脂肪酸的遗传和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F0和F1代转基因肉兔肌肉与肝脏脂肪酸比较显示,肌肉比肝脏中的饱和脂肪酸多,n-6/n-3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期肝脏、肌肉、耳组织、肾脏和血液n-6/n-3均比120日龄要大(P<0.05),以耳组织最小,其次是肌肉、血液、肾脏和肝脏。分析F0、F1和断奶期肌肉、肝脏和耳组织发现,组织之间的n-6/n-3具有关联性,任何一个组织均可代表个体的转基因效果。2、三代转基因肉兔n-6PUFAs与n-3PUFAs的比率均比对照组降低。F0代转基因肉兔肌肉和肝脏中n-6PUFAs中C18:2n-6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n-3PUFAs中实验组C18:3n-3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肝脏中C20:5n-3、C22:5n-3和C22:6n-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肌肉中实验组C22:6n-3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肌肉与肝脏的实验组n-6/n-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从13.19和10.96降到了5.30和4.91。以上结果说明,外源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转基因肉兔体内可以发挥其催化功能。F1代转基因肉兔的肝脏与肌肉的n-6/n-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从13.19和10.96降到了3.35和3.43。F2代转基因肉兔耳组织实验组n-6/n-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从2.87降到了1.06。以上结果说明,外源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得到有效表达。3、在不同代次的相同组织脂肪酸相对含量的比较中发现: F1代转基因肉兔肝脏n-6/n-3显著低于F0代转基因肉兔(P<0.01),而肌肉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年龄间转基因肉兔脂肪酸相对含量的比较发现:断奶期耳组织、肝脏和肌肉的n-6/n-3显著高于120日龄肉兔耳组织(P<0.01)。根据以上结果,转入肉兔的Δ15基因或Δ17基因可以在其体内发挥以n-6PUFAs为底物合成n-3PUFAs的作用。在传代过程中,外源基因Δ15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并得到良好的表达。断奶期转基因肉兔未表现出Δ15基因的催化功能,推测Δ15基因在肉兔体内的表达有年龄的限制,也可能与其位置效应、拷贝数不同有关。通过检测成功获得67只富含n-3PUFAs的转基因肉兔核心育种群,其中转Δ15基因肉兔31只,转Δ17基因肉兔36只,验证了睾丸注射法结合PCR检测和气相色谱法选育富含n-3PUFAs转基因肉兔的高效性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