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脑动态局部一致性及脑动态功能连接的研究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骼,是青年人慢性腰痛的重要原因。现有的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及脑结构存在异常改变。然而以往的相关研究很少涉及到动态功能连接随网络形成以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滑动窗标准差来探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脑功能的动态局部一致性(dynamic ReHo)及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招募64名经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53名教育水平、性别以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的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并运用动态局部一致性以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分析方法和双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受试者之间动态局部功能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差异性改变。同时运用相关分析来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异常脑区的dReho、dFC值是否与临床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在楔前叶(Precuneus,PCu)的dReHo值上升。另外,我们还发现左侧楔前叶(PCu)与左侧舌回、左侧枕中回以及左侧中央后回的dFC值下降。我们还发现楔前叶的dReHo值与AS的发病时间、TBP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同时还与BASDAI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左侧中央后回的dFC值与AS的发病时间、TBP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与BASDAI得分、ESR、CRP之间均无明显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结论:这些发现初步证明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涉及多个静息态脑网络内部分脑区出现动态局部一致性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默认网络、感觉运动网络以及视觉网络多网络内部分脑区的dReHo值或dFC值改变,且部分脑区与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感受及部分临床相关指标有着密切联系。基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异常的脑网络内动态功能连接探讨了其可能涉及的疼痛机制,进一步增加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的脑网络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脑灰质体积的改变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轴骨,是导致年轻人慢性腰痛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AS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与AS疼痛相关的脑灰质体积异常。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AS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HCs)。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和双样本t检验来对比两组被试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性。另外,使用相关分析来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异常脑区的脑灰质体积是否与临床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结果:基于体素水平的分析,AS组与HC组相比较,我们发现AS组患者左侧壳核灰质体积显著增加。此外,我们发现左侧壳核灰质体积与AS发病时间和总背痛评分呈正相关,而与AS患者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率无显著相关。结论:我们的发现提高了我们对AS患者疼痛的神经机制的理解,并提供了 AS相关神经损伤的影像学证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AS患者左侧壳核的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