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黏菌素E是一种多肽类抗生素,近来因对革兰氏阴性菌及泛耐药引起的感染有较强的作用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甲磺酸多黏菌素E(CMS)是多黏菌素E的无活性前药,其在体内代谢为多黏菌素E以杀死细菌。已上市的CMS通常是多黏菌素E1和E2的混合物,这两种成分表现出相似的抗菌活性。然而,据报道多黏菌素E1比E2对肾脏造成的损害更甚。甲磺酸多黏菌素E2是甲磺酸多黏菌素E的单一组分,与混合物相比,活性更好毒性更低。本研究建立了定量方法,对甲磺酸多黏菌素E2及多黏菌素E2的药动学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研究了甲磺酸多黏菌素E2的色谱保留及质谱裂解规律。本研究首先建立了LC-MS/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样品中的甲磺酸多黏菌素E2及其代谢物多黏菌素E2的浓度。采用岛津液相色谱30AD系统,选择Luna Omega Polar C18(1.6μm,50×2.1 mm)色谱柱,流动相为5 mM醋酸铵(含0.2%甲酸)和乙腈:甲醇(1:1,v/v)(含0.1%甲酸),流速为0.3 mL/min,梯度洗脱,运行时间4.5 min。质谱系统为TSQ Quantum Vantage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采用HESI源,正离子检测,SRM扫描方式。离子通道:m/z 578→(226.9+100.9)(多黏菌素E2),m/z 602→100.8(多黏菌素B1,内标)。测定多黏菌素E2游离浓度,选择WCX小柱固相萃取,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0.0240μg/m L,精密度RE<4.4%,准确度89.2%100.7%,回收率为68.8%69.5%。测定多黏菌素E2总浓度,选择乙腈(含0.2%甲酸)蛋白沉淀,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0.05100μg/mL,精密度RE<3.8%,准确度93.9%99.6%,回收率为98.2%103%。其次,本研究又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直接研究甲磺酸多黏菌素E2的色谱保留及质谱裂解。所用色谱和质谱系统是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选择电喷雾电离负离子(ESI-)模式。选择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梯度洗脱,以更好地分离不同数量的甲磺酸基团取代的多黏菌素E。以最终建立的色谱分离、质谱检测的方法,对不同数目甲磺酸基团取代的多黏菌素E2进行碰撞诱导解离(CID)研究,推测其质谱裂解规律。色谱分离结果表明多黏菌素E2联结的甲磺酸基团越多,保留时间越短。此外,通过梯度洗脱可以很好地分离具有不同数量甲磺酸基团的多黏菌素E2,但对于相同甲磺酸基团取代的异构体,由于性质相似,未能很好地分离。质谱断裂结果表明,不同数目甲磺酸基团取代的多黏菌素E2的准分子离子均为带双电荷的[M-2H]2-离子;对[M-2H]2-离子碰撞裂解,未发现酰胺键的断裂,主要为中性丢失CH2SO3,H2SO3,SO2,CH3CHO。本研究建立的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定量方法,成功用于测定SD大鼠血浆中的甲磺酸多黏菌素E2及多黏菌素E2的浓度,以评价二者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同时,首次解析了甲磺酸多黏菌素E2的ESI-质谱裂解规律,有助于甲磺酸多黏菌素多组分的定量分析和药动学研究,也可为甲磺酸多黏菌素E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