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果出生于1802年,彼时的巴黎,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城市化与现代化正在迅猛发展。巴黎大改造的进行,使得巴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城市人口结构,社会生活动荡不安、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随之而来。作为人道主义作家,雨果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他的《悲惨世界》更是将笔触深入到了巴黎的各个角落,以巴黎为中心,通过对巴黎街头的建筑、巴黎的街道、巴黎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革命起义等具体景象的细致描写,来表现其心中的巴黎形象。本文探究《悲惨世界》中的巴黎形象的成因,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分析来解读巴黎形象,并从中得出书写巴黎的意义。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通过雨果在小说中对城市空间的描绘、塑造的人物形象来分析作为“世界的首都”与“人类的天幕”的巴黎,研究雨果深切热爱的这座城市。并且探索巴黎形象的来源,分析《悲惨世界》中巴黎形象的成因。雨果对生养他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在流亡时期,巴黎也是他魂牵梦萦之地。因此他笔下巴黎形象是正面的。加之文艺思潮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悲惨世界》中巴黎形象的形成。本文通过对作品中的巴黎形象的分析来看雨果创作手法的矛盾性、叙述方式的全能性、以及关于巴黎的叙事对于其小说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