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d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方法:  选择180名包括120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和60名对照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的血液样本。使用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压积)。根据患者出院时 NIHSS评分差值评价患者临床转归,并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出院时 NIHSS评分减少<4分或增加以及死亡定义为转归不良者,NIHSS评分减少≥4分[1]定义为转归良好者,并依此将AIS患者进行分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血小板参数。入院时血小板参数:转归良好组分别为血小板计数(PLT)(179.56±48.98×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8.23±1.28 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7.86±0.54%)、血小板压积(PCT)(0.17±0.07%);转归不良组分别为PLT(152.69±46.36×109/L)、MPV(10.94±1.45 fl), PDW(19.88±0.62%),PCT(0.16±0.09%);对照组分别为PLT(196.62±52.13×109/L)、MPV(7.15±1.02 fl)、PDW(16.12±0.48%)、PCT(0.16±0.1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周时血小板参数:转归良好组AIS患者参数分别为 PLT(194.43±48.21×109/L)、MPV(7.29±1.06fl)、PDW(16.42±0.51%)、PCT(0.16±0.08%);转归不良组 AIS患者参数分别为PLT(181.57±46.31×109/L)、MPV(8.25±1.01fl)、PDW(16.28±0.48%)、PCT(0.16±0.12%);  结果:  入院时PLT水平在转归不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转归良好组(P<0.01, P<0.05);MPV和PDW水平在转归不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转归良好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P<0.01,P<0.05);PLT、MPV和PDW水平在良好转归组与对照组相比,三者分别有明显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5,P<0.05);PCT水平在三组之中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PLT水平在转归良好组明显高于入院时;MPV和PDW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P<0.05,P<0.05),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转归不良组PLT水平也明显高于入院时;MPV和PDW水平也明显低于入院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CT水平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无明显差异,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各血小板参数在转归不良组与转归良好组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四分位法将血小板参数分为四个水平,经多因素调整,以最低四分位水平组作为参数,进行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显示PLT、MPV、PDW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时血小板参数中的 PLT(以≥300×109/L作为参比)在<100×109/L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95% CI)值为0.433(0.315~0.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以0~6.8fl作为参比)在≥13.5fl者发生不良结局的 OR(95%CI)值为2.402(1.612~3.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以0~15.5%作为参比)在≥18.1%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95% CI)值为1.242(1.138~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以0~0.108%作为参比)在≥0.280者发生不良结局的 OR(95%CI)值为0.767(0.447~0.9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趋势性结果显示:随着PLT水平降低,MPV、PDW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转归不良的风险也随之增加(P<0.01),但PCT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不良结局无线性关系,线性趋势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入院时PLT、MPV、PDW变化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不良转归有关。
其他文献
《四庫全書總目》所收釋家别集共39種,然因館臣輕視釋氏詩歌,所撰提要頗顯粗疏,於朝代、俗姓、字號、籍貫、事蹟多有訛誤.今略作辨證十則,都爲一篇.
《四庫全書總目》是中國古代集大成的目録學著作.文章以中華書局整理本《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爲底本,參校各種類型的四庫提要,並採用《總目》著録之典籍與提要徵引之原文獻,就
由桐城後學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的《韓昌黎文集校注》,自20世紀50年代整理出版以來,一直是韓文最爲通行的注本之一.1986年、2014年此書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排初版、再版,
作爲特定時代、地域内文化與學術面貌的反映,書目是傳承學術、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而厘清史實、考求體制,則是其基礎性工作.自先秦以降,南京即爲文化發達之地,典籍宏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所涉數字問題較多.本文就《四庫全書總目》史部雜史類存目、詔令奏議類、詔令奏議類存目、傳記類存目及子部雜家類存目三十三則提要中一些疑似錯誤的
创面愈合包括连续而又相互重叠的3个阶段,即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创面愈合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创面局部的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分裂繁殖速度减慢和
葉夢得《巖下放言》可分爲弘治本系統、袁氏本系統、《蒙齋筆談》本系統和《説郛》本系統.弘治本系統和袁氏本系統皆爲三卷本,袁氏本系統中魚元傅鈔本即鐵琴銅劍樓藏本過録自
《廣弘明集》是唐道宣晚年編撰的一部佛教思想文獻集,是中古漢語研究的重要語料之一.《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録》(以下簡稱《可洪音義》)是五代可洪編撰的一部偏重辨析手寫佛經疑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及Ras相关区域家族1基因(RASSF1)的表达,分析三者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