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是一种微嗜氧性、螺旋状、革兰氏阴性菌,目前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约为58%,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相关。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幽门螺旋杆菌出现抗生素耐药菌株[12],使得抗生素治疗效果降低,给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以及患者的经济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益生菌作为人体正常的营养物质吸收、肠道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辅助因子,成为目前研究的关注焦点。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辅助治疗效果,为临床上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联勤部第九八八医院消化科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非萎缩/萎缩)经传统三联(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仍呈阳性,复发3个月以上的患者共16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药敏实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筛选出具有耐药幽门螺旋杆菌菌株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益生菌A组、益生菌B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四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益生菌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益生菌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布拉式酵母菌散治疗。服用益生菌后,间隔3小时以上服用抗生素。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14C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计算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并进行评分;同时,随访患者复发情况,评价益生菌对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的干预效果。结果1.163例患者分离出具有耐药幽门螺旋杆菌菌株感染的患者共84例,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51.53%;分别对6种常见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其中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32.56%,其次为甲硝唑,耐药率为11.66%,以及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7.36%,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84%,四环素和呋喃唑酮未分离到耐药菌株。临床分离的84例耐药菌株中,其中单药耐药率为67.86%,双药耐药率为25%,多重耐药率为7.14%。2.三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根除率为57.14%,益生菌A组根除率为84.62%,益生菌B组根除率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A组和益生菌B组根除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月后,对照组、益生菌A组、益生菌B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57.14%、71.43%、78.57%,益生菌A组和益生菌B组根除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益生菌A组和益生菌B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13.28±0.34、13.21±0.36、13.22±0.53,治疗第7天后临床症状分别为8.29±0.12、6.37±0.27、6.22±0.29,治疗第14天,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5.87±0.02、2.78±0.03、2.88±0.04,治疗第7天及14天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组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益生菌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益生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后,对照组复发12例,约42.86%,益生菌A组4例复发,占17.86%,益生菌B组3例复发,占14.29%,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益生菌组(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四联疗法能够提高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