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早期综合推拿手法对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效果和指标变化,研究早期综合推拿手法在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作用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将60名预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服用常规抗凝药物。治疗时间为2周,随访1月。对比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美国特种医院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关节协会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大小腿周径、血液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彩超的变化。结果: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比较: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治疗后4天、7天、14天和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均有:从疗前到随访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逐渐降低且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关节活动度比较: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疗后7天、疗后14天和随访时比较,关节活动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均有:治后7天与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疗后14天、随访时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加均大于疗前和疗后7天(P<0.05),且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3.美国特种医院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比较:疗前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疗后14天和随访时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均有:疗前、疗后14天和随访时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逐渐提高且相互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4.美国关节协会评分:组间比较:疗前、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协会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均有:疗前与疗后比较关节协会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比疗前和疗后均有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5.骨关节炎指数:组间比较:疗前两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疗后14天和随访时两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均有:疗前、疗后14天和随访时两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逐渐提高且相互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6.小腿周径比较: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疗前、疗后14天和随访时小腿周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疗后3天、疗后7天比较两组患者小腿周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小腿周径疗后3天与疗前比较均增加(P<0.05);疗后7天、疗后14天和随访时逐渐下降,且治疗组疗后7天与其他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而对照组疗后14天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与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7.大腿周径比较: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疗前、疗后3天、疗后7天、疗后14天和随访时大腿周径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均有:疗后3天与疗前相比大腿周径增大,然后逐渐下降(P<0.05)。8.D-二聚体比较:两组患者疗前D-二聚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9.彩超检查:两组患者疗前彩超检查股总静脉血流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疗后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血流峰值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浅静脉血栓发生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早期综合推拿疗法能够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肿胀程度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2.早期综合推拿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