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依据当时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时接受的麻醉方式分为局部麻醉及全身麻醉两组,并随访1-6个月。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预后(主要包括最终的脑梗死体积,股动脉穿刺时间,血管再通率,再通状态及术中DSA图像质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术后一周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从病例等相关资料获取),死亡率,ICU住院时间,是否需要行气管切开等]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统计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两组间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连续变量采用 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与良好临床预后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如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全组126例患者中73例(58%)采用全身麻醉,其中包含3例由于术中患者躁动麻醉方式由局麻转变为全麻,53例(42%)接受局部麻醉,全组平均年龄66.1±16.7岁(46~83岁)依据NIHSS评分为17分(四分位差,13-20),全身麻醉组中平均在ICU住院时间较局麻组长(6.5VS3.2天,P=0.008)。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全身麻醉组(1/73,1.4%)较局部麻醉组(4/53,7.5%)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全组共85例出现血管再通,其中全麻醉组44例,局麻醉组41例;全组8例经治疗后发生局部血栓碎裂远端血管栓塞,39例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血管再通标准参照心肌梗死再通评分标准,总体血管再通率为68%,11例出现术后脑出血,出血发生率为9.2%,在出血发生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在单变量及多变量的分析中,全麻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较局麻组高(OR=0.32,P=0.041),但全麻组的DSA图像质量、临床预后(OR=3.06,P=0.009)较局麻组更好,最终脑梗塞的体积(OR=0.25,P=0.004)较局麻组小。 结论:在急性前循环系统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安全性相似,在出血并发症上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预后及DSA图像质量上全身麻醉更具优势。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需通过大规模多中心实验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