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组方用药规律,进一步完善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辨证论治体系,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从肝癌微环境角度探讨健脾益气法的疗效机制,初步阐释健脾益气法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干预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1.用药规律研究: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这三大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近3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含有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医学文献,并对其进行逐篇阅读,从中选取附有医案的相关文献总计519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总计107篇,从中收集完整处方总计124首。然后,将所纳入的处方用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组方用药规律。2.动物实验: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模型组(n=20)、实验组(健脾组)(n=20)、对照组(清热组)(n=20)。除正常组外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模型。造模第12周开始,健脾组和清热组按1ml/100g的剂量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1次/天,连续给药12周,正常组和模型组按同等剂量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肉眼观察各组,大鼠的日常活动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CXCL12、CXCR4、IL-6、TNF-a、TGF-β1表达情况。使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对肝癌微环境的影响。结果1.用药规律研究:(1)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常用药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白术(100次)、茯苓(89次)、黄芪(75次)、党参(59次)、甘草(50次)、薏苡仁(50次)、陈皮(47次)、麦芽(45次)、白花蛇舌草(44次)、柴胡(42次)。(2)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药物中,温性药(668次)、寒性药(611次)和平性药(522次)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凉性药(106次),使用频次最少的是热性药(6次)。(3)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用药中,甘味药(1101次)使用频次最多,其次是苦味药(922次)和辛味药(637次),酸味药(139次)、咸味药(104次)和涩味药(65次)使用频次相对偏少。(4)基于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统计结果可知,归脾经的药物最多,其次为肝经。(5)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所纳入处方中共有28条常见药物组合。其中含有白术的药物组合占50%(共14条);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党参-茯苓-白术。(6)基于熵聚类算法,最终获得7个治疗肝癌的新处方。2.动物实验:(1)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组与清热组CXCL12、CXCR4表达均有降低,其中健脾组降低程度较为明显,健脾组与模型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清热组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健脾组与清热组相比,健脾组CXCL12、CXCR4表达明显低于清热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1)。(2)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组、清热组IL-6、TNF-a、TGF-β 1表达均有降低,其中健脾组IL-6、TNF-a、TGF-β 1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清热组与模型组相比IL-6、TGF-β1降低明显(P<0.01),TNF-a降低不明显(P>0.05)。健脾组与清热组相比,健脾组IL-6、TNF-a、TGF-β1表达均低于清热组,但两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组方用药中,“白术”是其核心药物;“白术-茯苓”是使用最多的药物组合;“党参-茯苓-白术”是关联程度极强的药物组合;甘苦共用,寒温并用,肝脾同调是临床组方用药中遵循的重要原则。2.健脾益气法是中医治疗肝癌的有效治法,可有效调整肝癌微环境中趋化因子(CXCL12、CXCR4)、细胞因子(IL-6、TNF-a、TGF-β1)的水平,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缓肝癌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