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书写具有地域与文化双重指定性,在文本中透露出浓厚的北京文化韵味,以作家之笔书写出北京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思维方式,写出对北京的想象、记忆、价值判断,描摹出北京风貌,表现出北京城市精神。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90年代以来的北京书写特质。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至第一章,定义北京书写概念,梳理从老舍以来的北京书写传统及90年代以来北京书写研究现状,提出以王朔、邱华栋、徐坤为例研究90年代以来北京书写,并说明其可行性与创造性。第二部分为第二到四章,以三位作家为代表的三个维度的北京书写内涵。王朔代表了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北京书写,表现了北京与众不同的敏感性,他对体制的调侃,文化无产者独特的话语体系表现了北京充满政治诉求的男性话语书写;邱华栋代表了三环商业区的北京书写,主要描绘了国际化进程中的北京,呈现出北京的物质欲望的书写特色;徐坤代表了四环知识分子密集区的北京书写,表现了精神领域里另一种话语体系的北京书写。第三部分为第五章,比较视阈里的北京书写的美学风格。上海是一个阴性的书写空间,充满感性、肉体丰腴的美感,关注日常人生。而北京的书写却是雄性的、粗犷的,有着男性的力与壮美,对文化、政治、革命有最敏锐的洞察力,倾向宏大叙事,具有先锋、叛逆精神。北京书写总是带着强烈的地域语言特色,京味语言文化是北京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上海书写并不如此看重语言的文化穿透性,上海展示的是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和形态技巧。第四部分,结语,三位作家的交叉与平行。概括北京书写特质、原因与出路。北京书写有着厚实的传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笔宝贵的城市书写财富。90年代以来的北京书写尽管呈现出更多元更丰富多彩的现象,但王朔、邱华栋、徐坤的北京书写则很能代表这个时期北京书写的特殊性与个性,表达了北京书写的政治话语、物质话语、性别话语,形成区别于上海阴性书写空间的雄性书写特色。本文以三位作家为例,在比较视阈里对北京书写内涵和美学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为研究城市文学提供新的角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