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构式“不是X胜似X”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X胜似X”是汉语中长期存在的一个语言结构,用以表达对某一对象的主观评价。文献考察发现前人对该结构的研究并不充分,我们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对“不是X胜似X”进行细致研究。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构式理论研究的现状以及汉语学界对评价构式的相关研究,最后简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构式鉴定和构件分析。首先,借鉴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依据“不是X胜似X”的特点,将其判定为一个评价构式,并归纳其构式义。其次,运用构式程序分析的方法对构式的常项“不是”“胜似”和变项“X”进行具体分析。该构式的构式义为说话人主观认定某主体不在X的类属之中却具有超越X的特征或表现。第三章为构式的句法和语义分析。句法层面,主要分析构式的句法功能、句法位置和其他典型句法表现,“不是X胜似X”句法功能多样,既可以充当句子成分,也可以充当复句的分句或单独成句,还可以充当文章标题。语义层面,从整体上看“不是X胜似X”主要表达比较义和主观义。第四章为构式的语篇特点和语用功能。语篇方面,“不是X胜似X”多用于已然语境中,常与理据性成分共同构成完整的语篇,主要分为“评价+理据”和“理据+评价”两种。语用功能上,该构式的典型语用功能是评价功能,此外还具有反预期功能和强调功能。第五章为构式的形成机制和认知解释。首先,从构式演变的角度考察“不是X胜似X”的产生和发展,“不是X胜似X”承继了“S胜似X”的部分句法和语义特征,又在构式压制的作用下逐渐定型。其次,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不是X胜似X”的语用动因,这一构式的形成得益于概念隐喻、关联理论、礼貌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的多重作用。第六章为结语。结语部分简要汇总了本文的基本结论,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社会治理的多元化越来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边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云南作为西南边疆,当前正在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边境治理的新格局,以将共建共治共
学位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文化以及特殊的地域、宗教、信仰等原因,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在思想政治层面的杂音较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政教育建设迫在眉睫。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众多学科之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较强,而且,高中地理学的课程内容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乡土情感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等思政元素,是极为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因此,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渗透思政教
学位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市作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城市已开展此项工作。基于529份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被访者对个人养老金充满期待,有着多样化的政策诉求。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京落地见效,应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与者、灵活就业者、青年人、外地在京就业者的政策宣传与服务;推动特定群体尽早参与、借力参与并给予差
期刊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数量伴随着易地扶贫政策的开展而与日俱增,逐渐成为我国各类社区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相比国内其他发展成熟的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面临着融合问题,秩序重构难以实现。如何建设一个平稳运行的社区共同体,重构社区秩序,需要根据社区治理主体与互动机制的变化,积极的革新治理模式、领导方式与组织方式,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共治格局。为深入探析研究对象形成完整论述,
学位
我国在实施了几次重大税制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纵向税收分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规范,但区域间政府的横向税收分配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全面营改增实施以来建筑业横向税收分配问题更是逐渐凸显出来。建筑业的横向税收分配成为了新税制下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梳理有关文献,总结出现行税制下区域间横向税收分配失衡的体现形式是区域税收与税源的背离,提炼出产生背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税
学位
《诗经》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源头,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物候知识,在那个农耕文明的时代,动植物、气象水文的变化发展对先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春秋代序,时令往来也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动植物、气象水文的变化发展在诗篇中也有大量的体现,大量物候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诗经》中的物候现象与“托物起兴”有着精紧密的联系,与全诗内容是契合且情景交融的,与诗篇的思想内容也是紧密相连的。《诗经
学位
节日是人们主动创造、建构的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涵常常外显为节日中种种的习俗实践,从节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了解一个民族人民的深层情感与信仰。七月半不是普米族的原生节日,但现在已成为普米族的传统节日。七月半是普米族在定居兰坪之后主动建构的节日,以此来赋予自身在新的环境下以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化表征理论,研究普米族七月半中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表征理论的运用
学位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向农村田地延伸和蔓延,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并危及区域产粮安全。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城乡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左右,其空间分布直接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在乡村振兴实施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土地空间格局正发生着深刻转型,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结构、过程和机理,对化解人地矛盾、优化国土空间、保障新型城镇化发
学位
“X+如+人称代词”格式在网络交际中被广泛运用。本文以“X+如+人称代词”格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事实语料,从构成成分、句法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和历时考察五个方面对该格式进行探讨与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明确本文研究对象——“X+如+人称代词”格式;然后介绍与格式“X+如+人称代词”相关的研究成果。阐明“X+如+人称代词”格式的研究意义;最后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语料来源进行
学位
本文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对评价构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Y”进行了考察,分析了构式的构件成分、构式义、构式义的浮现机制以及构式的功能。本文共由5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型评价构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Y”,对“构式语法”和“评价构式”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了“不是所有(的)X都叫Y”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在构式认定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