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中成药中砷的含量和形态分析及其体外生物可利用度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123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按处方可分为单味药、复方药,此外还有原药材、中成药,煎煮、炮制、水飞,片剂、饮液、颗粒、药丸等形式的细分,这成为中药中砷含量和形态分析的瓶颈。通过调研,发现中药中的砷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种植、加工、制造过程中被污染而引入可溶性砷盐;另一种以雄黄等矿物类药材及其制剂入药而引入不溶性砷盐。由此,本论文选取六种有代表性的中药:天王补心丹、参茸补肾片、黄芩等三种不含矿物类药材的中药和六神丸、牛黄解毒片、雄黄等三种含矿物类药材的中药来进行相关的探索。 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1.文献综述;2.中药中砷的含量检测;3.中药中砷的形态分析;4.中药中砷的体外生物可利用度研究。 第一章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砷的性质、运用和毒害,总结了砷含量检测和形态分离的方法,综述了体外生物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设想。 第二章主要是对中药中砷盐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中药中的总砷含量,期间对湿法消解、干法灰化、微波消解三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采用微波消解法、以浓硝酸-高氯酸(4:1)为消解液、分两档消解10分钟,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药丸中砷的水平,大大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减少试剂用量,同时检测限较低,稳定性较好;建立在线化学蒸气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六神丸等含矿物类药材的中药中可溶性砷的含量,巧妙地实现可溶性砷和不溶性砷分离,AsH3均匀产生,同时提高了样品传输效率和检测灵敏度,可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在第三章中首先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装置,对交换柱类型、流动相的组成、洗脱方式等色谱条件和等离子体气流量、干扰扣除等质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采用Hamilton PRP X-100(250*4.1mm,10mm id)阴离子交换柱、以15mM磷酸氢二氨(pH=6)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15min内六种形态得以分离,线性范围不小于两个数量级,检出限分别为0.986μg/L(AsC)、0.756μg/L(AsB)、0.568μg/L(AsⅢ)、0.893μg/L(DMA)、0.941μg/L(MMA)、0.742μg/L(AsⅤ),RSD(n=10)均小于10%。然后将所建立的联用装置运用于海产品、生物样品、化妆品等实际样品,与同类文献具有可比性,所建立的装置符合研制方法的预期目标,同时还发现:海产品总砷含量较高,但超过99%的砷是有机砷;生物样品由污染源而定;化妆品中主要是无机砷。最后将所建立的联用装置运用于中药实际样品,期间对石油醚快速溶剂萃取、甲醇/水(1:1)超声溶剂提取、盐酸回流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天王补心丹等不含矿物类药材的中药中,除含As(Ⅲ)、As(Ⅴ)外还存在一定量的DMA和MMA,采用甲醇/水(1:1)超声提取较合理:而在六神丸等含矿物类药材的中药中,主要是无机砷,DMA、MMA等基本可以忽略,采用盐酸回流较合理。 第四章建立中药体外生物可利用度的研究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中药在胃肠道溶解部分进行了总砷测定,研究中药的生物可利用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中药在胃肠道溶解部分进行砷的形态分析,观察消化前后各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中药中的砷在人体胃肠道环境下不能完全溶解,其总砷的生物可利用度在80%以下;主要在胃过程中溶出;在天王补心丹等不含矿物类药材的中药中部分有机砷可能转化成无机砷;在六神丸等含矿物类药材的中药中部分不溶态的二硫化二砷可能被溶解。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 (1)对中药中砷的含量检测方法进行改进,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为中药中砷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2)对中药中砷形态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为中药中砷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3)建立体外模拟胃肠法进行生物可利用度探索,进一步加强各种形态在体内代谢的研究。
其他文献
金、银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化学性质,在材料、信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金、银纳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合成了水溶性共轭聚电解质(P1、PPESO3、P2)稳定的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构建三聚氰胺、生物硫醇及依替米星灵敏检测的传感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比率探针P1-AgNPs,实现
本论文由三部分共6章组成.第一部分报道伏毛铁棒锤和宣威乌头两种乌头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讨论对传统中药地榆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三部分概述了乌头生物碱毒
小分子荧光探针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具有特征的荧光发射,随着检测环境及其检测物浓度的不同,荧光性质发生特定的改变。由于其对检测物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度好,选择性高,合成简单,生物兼容性优良等优点,小分子荧光探针在生物,化学,医疗,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本文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机理,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