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土壤动物活动和植物根系死亡后形成大孔隙是森林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森林水分运动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强化森林土壤大孔隙的研究,可深化森林涵养水源机理的研究,加深对森林调节水文过程的认识。林地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水分蓄存和调节器,森林土壤的透水蓄水性能的研究是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森林水文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川西原始森林土壤大孔隙的研究是从土壤入渗机理来分析研究川西原始森林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及调节该区河流流量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对川西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大孔隙、优势流和导水率进行研究分析。基本了解了川西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以及与优势流和水分入渗的关系。并对土壤大孔隙涵养水源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暗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下物理性质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高山栎下非毛管孔隙度和Ks随海拔增加有明显的变小趋势。说明高山栎下植被的覆盖度和土壤的发育与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土壤大孔隙和土壤饱和导水率深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并且变异性和复杂性很大。这是由于在土壤表层,根系较多,动物活动频繁,由于植物根系腐烂和动物活动形成的大孔隙多;在深层土壤,土壤的成土母质为砂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易破碎的岩石,碎岩之间多形成大的孔隙。 2)在川西各自然植被下粉粒(0.05~0.002mm)含量普遍偏高(60%—98.6%),且含量在各个土层分布比较均匀。但川西土壤透水性能很好,说明由于川西土层中富含砾石和较大颗粒,粘粒对土壤渗透性影响没有砾石影响大。 3)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是暗针叶林>高山栎>亚高山草甸。Ks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是22.29mm/h和1.76(暗针叶林),14.98mm/h和1.22(高山栎),2.28mm/h和0.94(亚高山草甸)。 4)土壤由于其形成机理和存在条件的不同,大孔隙的分布各异。大于0.1cm